围绕着《芭比》受到奥斯卡评委冷落,旁落最佳导演和最佳女主角提名所引起的舆论哗然,持续多日都未平息。从该片的演职人员到媒体,再到吃瓜的好莱坞名人以及普通网友,纷纷加入嘴仗的大军。

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左)和主演玛格特·罗比在《芭比》在首映礼对话环节上

希拉里为《芭比》鸣不平

在《芭比》的支持者看来,这么一部彰显女性意识、符合时代精神的优秀原创作品的创作团队中最厥功至伟的两位女性,竟然都没能获得提名(事实上,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凭《芭比》拿到了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玛格特·罗比也因为《芭比》制片人的身份拿到了最佳影片提名),实在是女性主义在2024年奥斯卡上的大溃败。另一方面,偏偏这部电影里的男性演员瑞恩·高斯林拿到了最佳男配角提名,就更让不少《芭比》粉丝气不打一处来了,谴责这是好莱坞男权至上的鲜活例证。

《芭比》剧照

获得最佳女配角提名的片中演员亚美莉卡·费雷拉表示,“葛韦格做了导演所能做的一切,她实在是配得上这个提名。她只手创造出了这个芭比的世界,把原本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存在什么内在价值的东西变成了2023年的全球爆款。没能在最佳导演提名名单上看到她,我感到非常失望。”

获得最佳男配角提名的高斯林则加码说:“失望二字根本就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情绪。导演葛韦格克服了重重困难,只靠两个没有灵魂、衣着暴露的玩偶,成功做到既让广大观众开怀大笑,又让流行文化获得发展。她创造了历史,理应获得提名认可才对。”

一时之间,在社交媒体上,各种批评、讥讽、激愤的声音甚嚣尘上,甚至还出现了奥斯卡存在幕后黑手的阴谋论。此外,《洛杉矶时报》、BBC等媒体也都迅速出动,邀请作者撰写檄文,而专门研究芭比玩偶文化史超过四十年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洛德副教授(M.G. Lord)也公开表示,两人的落选充分说明现在的美国社会仍是男权的天下,负责提名最佳导演奖的学院导演分支主要还是一些老白男,看不上葛韦格是再正常不过了。

《芭比》剧照

批评声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或许要数前第一夫人和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她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上直接发文@格蕾塔·葛韦格和玛格特·罗比,表示“赢了票房却落选了奥斯卡,没关系,我们这些数以百万计的粉丝会一直爱着你们。你俩可比肯嗷嗷(Kenough)强多了!”

顺势,她还自己生造出了一个“希拉里芭比”(#HillaryBarbie)的关键词,希望能借着这股劲让其火遍全网,不过似乎并未获得太多的回应。

媒体发文称女权主义不需要提名背书

或许是因为批评的声音实在是太过嘹亮,以至于没过多久,针对这些批评的反批评也迅速集成了一股势力。

《纽约时报》首当其冲,1月24日刊发的专栏作者帕梅拉·保罗(Pamela Paul)的文章题为“我早就说了吧,《芭比》是部烂片”。作者大胆表示,《芭比》其实一直都有些过誉,票房火爆掩盖了本身的优劣问题。更严重的还在于《芭比》自上映开始,就被相关政治论述所劫持,好像不支持这部电影,就是不支持现代女权主义,就是在为父权张目。

“但是,并不是说每一次有女性未能赢得荣誉,就代表着女性失败了。如果女性的每次尝试,都需要靠一纸提名证书来做认证的话,那我们女性也太失败了吧。”她继续写道。

最后,她总结说,那些为《芭比》落选而义愤填膺的人,那些疯狂表示自己“喜爱”这部电影的人,更确切地来说,可能是“赞成”其背后被赋予的各种附加意义吧。他们是“赞成”这部电影,而非真的“喜欢”这部电影。

《芭比》剧照

同一时间,文化网站Slate.com上也出现了题为“《芭比》受冷落,让所有人都失去了理智”的专栏文章。作者伊茉根·韦斯特奈茨(Imogen West-Knights)认为,社交网络上已因此事出现了某种“文化层面的集体精神错乱”,许多平时根本就不关心奥斯卡甚至不看电影的人,也都凑起了热闹,但他们又缺乏对事实的了解和冷静的判断。

“你们觉得奥斯卡奖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谁最卖座就选谁?谁最能传递正能量就选谁?”在她看来,《芭比》获得8项提名已经算是获得了电影同仁的认可了,大家不该因为认定了它是关于女权的电影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参与制作的女性,就该自动获奖才对。她强调,《芭比》失去两个提名,“这并不是一个女权问题,而且也不值得美国前国务卿来特别加以关注。想要把这件事和2016年美国大选扯在一起的人,还是省省吧”。

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提名数量不平衡导致争议难消

与此同时,好莱坞业内媒体也从多个角度出发,解释奥斯卡评委的决定,希望外界不要过于激动。

《综艺》发文表示,好多平时不怎么关心奥斯卡的人,可能不知道或是忘记了奥斯卡评委向来的品味。“他们喜欢严肃而有意义的电影,喜欢饱受现实世界痛苦折磨的演员,如身体残疾、吸毒成瘾、精神疾病等。因此,在近100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奇幻、科幻电影中的角色、喜剧片和动作片中的演员,几乎从未获得过任何的奖励。”

而《好莱坞记者》等媒体则强调,那些为《芭比》鸣不平的人,把声势闹得如此之大,好像今年奥斯卡提名名单如何不公平,背后或许也都有某种“白人至上主义”的内心潜流。毕竟,两位落选者都是白人女性,而今年的提名名单其实在鼓励少数族裔、弱势群体和女性电影人方面,做得已经相当不错。这时候再吵吵闹闹等于是模糊了焦点,丧失了大局观。

《芭比》剧照

另一边,两位曾经拿到过奥斯卡奖的过来人,倒是也颇具胆量地给出了相对和缓的意见。上届奥斯卡拿到最佳女主角奖的杨紫琼表示,几家欢喜几家愁,这就是颁奖季的常态。“提名名额就那么几个,竞争又是如此激烈,没有谁能保证自己就一定可以入围,因为投票的人各种各样。谢天谢地,《芭比》至少是获得了最佳影片的提名。不过,她们两位没能获得提名,我也感到非常惋惜。”

而凭《人鬼情未了》拿到过奥斯卡小金人的乌比·戈德堡也在自己主持的晨间节目中谈道:“就是这么一回事——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奖。所以也谈不上什么谁受冷落了、谁意外入围了,因为这本来就不是人人都有份的事情,你喜欢的,不一定正好是那些评委也喜欢的。”

事实上,自2009年开始,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名单扩容至10部,导演候选人则保持五位不变,所以严格说来,每年都会存在五位水准不低但不幸落选的导演。也因此,这方面的争议在过去十几年里始终没有停止过。在那五位失意者的粉丝看来,既然影片得到了最佳提名,那就说明影片整体质素达到了一定标准,而众所周知,电影整体如何是导演个人能力的体现,但他们五人却没得到提名,难不成说,那些佳作都是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正所谓众口难调,只要两份提名名单不重新回到均衡,这样的争议今后应该也会继续下去。

至于演员方面,有投票资格的演员评委们,自己心里其实或多或少都有把秤。什么样的演出最考验演技、最有挑战性,身为演员的他们再清楚不过。也因此,奥斯卡评委确实一贯轻视喜剧片、动作片、科幻片里的同行,要说这背后一丁点的理由都没有恐怕也并非事实。

不妨再看看今年的最佳女主角提名名单:凯瑞·穆里根(《音乐大师》)、莉莉·格莱斯顿(《花月杀手》)、艾玛·斯通(《可怜的东西》)、安妮特·贝宁(《奈德》)、桑德拉·惠勒(《坠落的审判》)。只要是完整看过上述六部影片的人,面对应该将谁剔除出去,以便让玛格特·罗比补充进来这样的拷问时,恐怕都很难做出决断。

标题:对《芭比》奥斯卡提名的争议,模糊了背后的深层问题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anmoyi/104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