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何方迪 杨旭斌
假期生活大门的打开,让青少年儿童有了充足时间扎进电子产品的世界,刷短视频、看资讯、发信息、玩游戏,一顿操作下来可能成瘾并产生依赖!有研究表明,青少年过度沉迷智能手机,除了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还会对认知能力、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
青少年儿童如何平衡电子产品的使用,以保持身心健康?1月26日,封面新闻邀请到三位教育领域的资深工作者,请他们分析危害并给出建议。
圆桌嘉宾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四川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纪大海
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杨建平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中英语教师 郭莉
纪大海:立家规树家风,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四川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 纪大海
“孩子为什么会有手机?首先家庭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纪大海从家规角度出发建议,手机的所有权属于父母,父母时刻有权把手机收回来,只有在征得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在有限时间或空间玩手机。
家风家教,文化影响,这是纪大海提到的高频词。“一个家庭,如果父母整天抱着手机玩,自然无法以身作则,只有父母率先示范,放下手机,才能为孩子带来积极影响。”纪大海建议家校社合力,制定电子产品规范使用指引,形成共性规范文化,清风化雨,润物无声。“即便父母不在,孩子也能做到自觉抵制诱惑。”
在谈到手机瘾背后的深远影响时,纪大海说,青少年儿童过度沉迷手机会隔绝与现实的交流,活在虚拟世界中,缺乏对他人的关心,影响对事物的探究欲和兴趣,长此下去不利于文化传承与发展。“希望家长乃至全社会能重视这个问题。”纪大海说。
杨建平:控制手机使用,提升持续专注度
成都市温江区东辰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 杨建平
“微软的一项研究发现,人类的平均专注力时长,已从2000年的12秒下降到8秒。”据杨建平观察,未成年人若长期使用手机,会导致其动力系统和毅力系统难以建立,进而学习成绩下降,此外上网人群鱼龙混杂,未成年人更容易接触到行为失范群体,与行为失范群体“比着做坏事”的风险增加。
“注意力涣散让人逐渐丧失沉思的能力,而持续的专注力有益于创造。拥有深度工作的专注力,才更有可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那么假期该如何呵护孩子的成长?杨建平给家长的建议是:有策略地管好电子产品(包括手机),引导孩子多参加运动,如慢跑、游泳、打球等,劳动、艺术、睡眠是缓解压力、排解情绪的有效方式。
“希望家长在这个过程中,做一个温暖而坚定的父母(所谓温暖,是不带条件的深情;所谓坚定,是不带对抗的坚持不动摇),同时,充分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不专制、不溺爱、不包办,和学校同心同行,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让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并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杨建平说。
郭莉:分散手机依赖症,让生活焕发活力
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中英语教师 郭莉
郭莉指出,孩子对手机和网络游戏的依赖其实有一部分是一种心理问题,“家长首先要学会和孩子耐心、友好的沟通,让他们了解沉迷手机和网络的危害,达成共识。”
戒除孩子对手机与网络的依赖,一方面需要做减法,同时也要做加法。郭老师特别推荐了阅读,“除了学校安排的作业,一定要让孩子多看课外书,阅读不仅可以让孩子收获知识,激发孩子的思维,同时可以提高孩子的专注力。”郭老师建议,可以给孩子罗列一个书单,利用假期和周末完成。
郭老师还向各位家长支招:可以在家中和孩子共同商定好用手机的规则:比如,使用手机前需要征得家长和老师的同意;和孩子协商好玩手游的每日时长,以孩子自我约束为主;同时设置一些固定的“畅游网络时间”或者“断网日”“亲子共读日”等,让孩子有规则的参与。
“家长可以用屏幕使用时间作为检查的标准,如果孩子违反约定,就需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比如打扫家庭卫生、做练习题、上交手机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题:假期娃娃“手机瘾”怎么破? 我们与三位教育工作者聊了聊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baike/102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