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结核病?关键在于早发现与预防治疗

封面新闻记者宁芝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2023年WHO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我国2022年新发结核病患者数约为74.8万,仍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结核病的治疗难度如何?又该如何有效遏制?3月19日,我们邀请到了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结核大科主任吴桂辉、结核三科主任何畏提供专业解答。

3月19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为市民开展结核病义诊

为什么难?手术难、管理难

结核病的治疗充满挑战。首先,手术难。何畏医生表示,脊柱结核和骨关节结核的手术难度、治疗难度均较高。以脊柱结核为例,每个病人被结核破坏的范围不同,医生在清除受损组织后,需进行复杂的重建工作,这无疑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此外,脊柱结核易形成脓肿,脓肿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治疗难度。

结核病人的依从性也是一大痛点。何畏医生指出,脊柱结核病人通常需要服药一年到一年半左右,但现实中,很多病人由于地处偏远、取药不便,或者自己觉得症状好转而擅自停药,导致治疗中断,结核病复发。他指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立专门的随访团队,负责督促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确保治疗过程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此外,耐药问题也是结核治疗面临的挑战。何畏医生提到,脊柱结核和骨关节结核的耐药病人数量日益增多,“耐药病人的治疗难度更大,经济负担也更重。”

何畏医生表示,医院一直在努力改进服务,尽量让来自偏远地区的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今年,医院结核门诊将搬迁至新大楼,住院部床位数将得到大幅度增加,这将极大地缓解床位紧张的问题。”

如何遏制?早发现+预防治疗

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吴桂辉医生指出,要实现2035年终结结核的目标,大家都要行动起来,加强早期发现和预防治疗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减少疾病的传播。

吴桂辉医生介绍,结核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肺结核是结核病的主要类型。她特别提醒,肺结核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对于咳嗽咳痰持续两周以上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尽早进行结核筛查。

在谈及早期发现时,她表示,通过查痰涂片、结核菌检测以及胸部胸片或CT等方法,可以及时发现结核病患者。

近年来,预防关口前移和重点人群筛查成为了结核病防治的新趋势。吴桂辉医生强调,高危人群如肺结核的密切接触者、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以及糖尿病患者等,应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对于结核病的密切接触者,应进行筛查以判断是否感染,对于潜伏感染者,可开展预防性治疗以降低发病风险。

“我们医院正在开展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的研究。一般情况下,结核病的疗程较长。对于一些结核病人,经过专科医生严格的评估后,有的病人可以缩短疗程。这对病人来说,治疗体验更好,依从性也会更好。”吴桂辉医生介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标题:如何遏制结核病?关键在于早发现与预防治疗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bigualu/153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