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希望这些从不同角度出台的措施、划定的目标,都能够以肉眼可见的方式,真真切切地在发生在日常生活里
近日,教育部发布《新一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足球运动成为今年的新增本科专业之一。足球运动专业所属为体育学类,修业年限4年,学位授予门类为教育学,布点高校包括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河海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30所高校。
这个消息一下激发了网友的兴趣,足球也成本科专业了?其实,足球在本科专业中一直存在,比如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专业下就设置了足球专项,主要培养目标是具有足球特长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但这一次,足球以更加突出的姿态,独立成了一个专业。
专业调整,一般来说不至于有太多的关注,但这次因为事涉足球,人们立马就代入了情绪——“拿学位能搞好足球吗”之类的声音在网上并不少。
不可否认,足球颇有点“长期心疾”的意味。“中国足球什么时候强起来”这个质问很沉重,也几乎不自觉地成为了所有人衡量一切足球措施的背景板。以至于任何措施一拿到这个标准下一衡量,很多人就会本能地感觉“不够”“不对”“没用”。但如果抛下过多的情绪先行和立场预设,增设足球专业,这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而言,其实也有积极的意义。
↑教练指导小学生开展足球训练。图据新华社
比如,如果大学有了足球专业,那么至少家长送孩子去踢球的意愿会增强不少,哪怕不能成为职业球员,至少还可以去对口专业的大学。这对增加足球人口,显然是有促进作用的。
就球员本身来说,上好学和踢好球也不矛盾。比如西班牙球员伊涅斯塔,他就拥有克鲁伊夫学院的体育学硕士学位,“阅读比赛”恰恰也是他踢球风格里很突出的一面;近些年颇有人气的日本球员三笘薰,就毕业于筑波大学的体育专业,他的毕业论文也与足球相关。
这些学界和足坛跨界的佳话,也说明足球专业是可以培养一流球员的。更何况,足球产业需要的不只是运动员,赛事运营、战术设计、体能研究、膳食搭配、运动康复等都需要专门的人才,足球专业当然也向他们敞开。从这个角度说,足球的赛场不只在绿茵场,也可能在教室、实验室。
不过,网友的态度也并非全没来由。从足球强国的经验来看,大多数球员都没有专业相关的文凭。与其说他们是“学出来”的,他们倒更像是“玩出来”的:成长于一种浓郁的体育氛围里,在日常生活里生发出兴趣,在层级健全的赛事中锻炼,在商业化的体育运营里进一步创造价值。这些,或许才是人们更熟悉的现代足球人才发展路径。
所以网络上的意见和声音,与其说是对足球专业设置有什么意见,毋宁说人们想在这些方面看到更多的发力。比如希望城市里有更多的足球设施,校园里有更多的足球赛事,社会上有更多的足球组织,等等。创造一种“玩”的足球氛围,显然是更受期待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专业设置这一消息发布后不久,《中国青少年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发布。其中就提到“鼓励各地建设灵活适用的非标准足球场地”“优化竞赛体系设计”“完善校园足球课余训练机制”“加强体校足球队伍建设”等。
这也说明,足球该怎么提升上去,社会还是有共识的。人们也希望这些从不同角度出台的措施、划定的目标,都能够以肉眼可见的方式,真真切切地在发生在日常生活里,让爱足球的人,有学可以上,也有地方可以踢。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标题:评论丨足球运动成本科专业,能让中国足球强起来吗?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bigualu/161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