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博宇:如何做到“两岸一家亲”,台湾同胞希望……

两岸交流,青年先行。

但眼下两岸青年交流却是障碍重重:从疫情阻隔到政治不确定性,再到近年来大陆产业升级带来的新挑战,大陆对台湾青年的吸引力在哪里?如何发挥大陆新的软实力,让更多台湾青年变成“哈陆族”?大陆又该如何切实解决台胞遇到的困难?

观察者网访问了“新时代台湾青年六原则”发起者、北京台协青年会副会长郑博宇,就这些问题倾听台湾青年心声。

观察者网:两岸交流往来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很大,导致两岸通航基本中断。这三年你有没有回过台湾?从自身感受来说,两岸人员往来减少,给两岸交流在哪些领域带来的冲击比较大?

郑博宇:我回过两次,第二趟是2023年春节的时候,那时候其实已经放开了,之前第一趟是2022年10月,因为我上一次回去是2020年疫情爆发之初,但是根据台湾的规定,如果超过两年没有回台湾,“户籍”会被迁出,为了避免麻烦就只能回去一趟。

确实如你所说,疫情对于两岸这种面对面交流的打击其实非常大,因为来往要隔离,再加上航班和航点的减少,导致时间和金钱成本都很高。虽然疫情期间很多交流都搬到了线上,但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大家相互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少了很多。

疫情爆发了之后,大家的生存压力都很大,我也知道一些台湾青年在这期间离开大陆,特别是像餐饮、旅游、教育这类和人打交道的服务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我认识的好几个做餐饮的台湾朋友都做不下去了,疫情以来已经帮五六个朋友打包退房寄行李回去了。

现在大陆在疫情防控政策上已经放开了,也有不少人开始观望,毕竟这几年台湾情况也并不好,现在连鸡蛋都缺。但这可能还需要长期来看,短期内因为疫情未来还不是很明朗,再加上有些人回去之后暂时稳定了,也不想频繁折腾。但我们也确实知道,有不少人是跃跃欲试想要再回来。

台湾现缺蛋荒,让民众生活再陷困境

观察者网:大陆今年的经济和就业形势都比较严峻,对台湾青年是否还有吸引力?

郑博宇:我觉得台湾年轻人如果本身能力过硬,其实在台湾发展或者大陆发展问题都不是太大,只是说有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虽然各种产业都受到冲击,但有些产业在复苏,还有新的产业出现创造新的机会。对于那些不想安于现状,还有热血想获得更好发展机会的台湾青年人来说,肯定不会想留在岛内,还是会想走出来,而大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毕竟同根同种,没有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4月1日开始,两岸客运航线执行由双向要求旅客行前48小时内核酸阴性调整为24小时内抗原阴性,这会鼓励一部分台湾人来大陆。上次我回去的时候,其实很多人都跟我说两三年了,其实特别想出去走走,但他们的路线都是欧美日韩新马泰,很少有人提大陆,因为来大陆要核酸,在台湾一次核酸需要3500-4500新台币(789-1041人民币),还是很贵的,再加上民进党当局对大陆的一些扭曲宣传,让大家产生了很多误解。这次核酸政策调整后,我想很多人都会观望一阵,到暑假时可能会有一个小高峰。

疫情之前我们接待来大陆的台湾青年,那个时候大家都比较有热情,会去关注创业政策,有没有一些优惠补贴。但现在的台湾青年会更加务实,能不能留在大陆还是要看条件好不好、薪资高不高。

观察者网:近年大陆在新能源、半导体、AI领域发展很快,对台湾青年来说,这些新兴产业是不是新的就业机会?

郑博宇:我觉得有,但是很少。台积电搬到美国,我认识的一些台积电工程师直接离职了,因为他不想去美国,现在都集资去开饮料店了,而且发现这比当工程师赚得还要多。

其实这些人才对大陆来说还蛮需要的,但因为竞业条款加上本身走出来的意愿不高,可能来大陆的也不会很多。

观察者网:受疫情和两岸关系不确定的影响,加上近年大陆重点扶持本土企业,在一些台商眼中,这是构建“红色产业链”,让他们对未来的安全感降低,不少台企将产业转移出大陆。您怎么看大陆对自身产业链的调整,以及对台企的冲击?

郑博宇:对于商人来说,肯定会有成本收益的考量。这是正常的经营思维,对这一部分我们没有过多需要置评的。

但是也有一些台企转移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转型升级,还是把重点放到传统劳动力密集产业上,也没有跟上大陆这一波转型升级的趋势,所以大陆的企业越来越强,他们就越来越弱。从大陆角度来说,并不排斥台企加入到产业链中,更多是因为台商不愿意转型,把机会拱手让给了别人。

而且一些台商的思维很固化,他们还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台商刚来大陆时,还留恋那个时候享受到的待遇:要划地就划地,要优惠就优惠。以前开会碰到台商甚至会说,大陆现在的接待规格和以前比落差太大了,以前他们飞机降落下来都是一把手领导在机场迎接,但其实现在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

在内外环境的压力下,大陆提升自身产业链,这个战略是没有问题的。但一些台商没有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还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比如政府要求企业减少碳排放,但台企不愿意升级设备,他会说我本来就赚这么多了,还要我做这做那,他没有想过升级完设备可以赚得更多,而本地企业愿意跟着政策走,自然会有更多的机会。

观察者网:你自己也开公司创业,从自身经历来看,台湾青年也好,创业团队也好,来大陆创业、就业,还面临哪些实际的困难?

郑博宇:我现在的公司是影视制作,其实我本来是想要开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但是港澳台资不能涉及传播,只能制作,然后通过大陆的平台公司来运作,这种是业态限制的问题。

另一方面,台胞来大陆创业,融资也很困难。同样的领域,大陆公司就比台湾公司更容易得到投资,这就像去银行办信用卡一样,银行也害怕台湾人办了卡不还钱就跑了,大陆的投资方也会有这种担心,所以他们更看重台湾创业团队的本地化情况高不高。

观察者网:除此之外,台湾同胞在大陆生活,还面临台胞证和居住证双证并行但一些系统不兼容,只能购买有外销证的商品房等一些生活困难。从你和身边台湾朋友的生活需求来看,希望大陆方面在政策上做出哪些调整,真正方便台湾同胞在大陆生活?

郑博宇:现在台湾同胞可以在大陆申请台湾居民居住证,我自己是第一个领取在京居住证的台湾人,确实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现在从住酒店、坐高铁到银行开户,已经和大陆同胞一样了。

2018年,郑博宇领到台湾居民居住证,图片来源见水印

但还是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很多APP还没有实现双证互认,如果绑定了台胞证的帐号,可能就没办法绑定居住证开的银行卡。因为台胞证是出入境管理局发的,居住证是公安局发的,需要两个部门先做整合,后面这些各个端口才能一并调整。其他包括台湾同胞在五险一金方面,也没有那么规范。很多台胞考虑到还要在台湾交健保,在大陆缴纳的退休金最后未必能拿到,就会选择不交。

其实对于台胞来说,最希望的是什么?我觉得大家最希望还是同等待遇。所谓同等待遇就是真的是两岸一家亲,大陆同胞可以做的事情,台湾同胞也可以做。而不是内外有别,会让台胞有一种疏离感。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前阵子我的电子营业执照突然就莫名其妙从手机上不见了,但是系统里没有台胞证这个选项,我就不得不亲自跑一趟工商局重新申请一次,但大陆同胞只要在线上系统输入身份证号码就可以办理了。对于我来说,还是蛮耽误时间的。

观察者网:面对这些问题,下一步要做两岸交流工作,有哪些抓手和突破点?

郑博宇: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些新的举措,发挥大陆本身的优势,例如影视产业,很多台湾年轻人现在是透过小红书,透过大陆的影视作品看到了大陆,其实这些东西就给了很好的一个交流范本,把这些新的软实力用好,对于台湾青年是会有吸引力的。

不管他们要不要来大陆发展,最关键的还是他得先来看过,知道这里是什么样,而不是一直跟他讲大陆很好,可是他就是不信,还是不来,这才是关键。

举个例子,大陆之前有一部电影叫《失恋三十三天》,里面有个场景是王府井大喷泉,当时我带台湾青年交流时和他们去王府井,他们看到这个大喷泉立马就感到很惊奇,因为他们在电影里看到过。

现在很多大陆艺人在台湾也很火,比如肖战、王一博、周深、华晨宇、毛不易,青年人都在追。去年10月份我回台湾的时候,很多人问我哪里可以看《长津湖》,我问他们是想看抗美援朝吗?他们说因为里面有易烊千玺啊。台湾以前有很多哈日哈韩族,以后可以培养更多的“哈陆族”。

艺人也是软实力的一部分。官方经常说“两岸一家亲”,其实让这些艺人多说一说“台湾朋友,我们是一家人”,可能效果会更好。而且比起台湾艺人,大陆艺人说这些话也比较没有包袱。

我这次回台湾,还带了螺蛳粉。然后我就跟朋友说,我现在来煮“统战食材”给你们吃。吃完之后就问他们,你们被统战了吗?他们说没有差别啊。

包括近期很受关注的大熊猫,即使台湾青年一开始不是从国宝这个角度考虑的,但至少关注了,之后就会延伸注意到其他的一些事情,但如果没有这个契机让他们关注到,他就会觉得大陆跟他没有关系,离得很远。

其实大陆现在这种软实力已经输出了,现在很多台湾青年都是通过抖音、小红书学习穿搭、了解大陆的。包括大陆电视台的节目,像湖南台的《声生不息》,台湾也有很多人包括“台独”青年在看。我也问过他们知不知道这是大陆的节目,他们说知道啊,但还是会看。因为台湾现在没有很出彩的综艺节目,大制作更没有,而大陆的节目制作越来越精良,自然会吸引他们。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怎么用好这些软实力,而不是我们人为再设限。有一段时间流行直播带货,很多台湾青年就说要来做直播带货,但台湾主播不能自己上播,所以接到的都是台企要来带的台湾货。

《声生不息》推出宝岛季专辑

观察者网:眼下台湾同胞对台湾前途命运的普遍担忧是什么?希望两岸之间如何解决政治议题?

郑博宇:台湾人是非常务实的,看到情势不对立马就会转变立场,现在的台湾人对于局势更多是一种维持现状的态度。其实他们对于台湾的前途命运并没有深入的思考,你跟他讲“国际地位”,他会说我又不出去;你跟他讲“邦交国”,他会说最好都“断交”,干嘛要拿纳税人的钱去养这些我一生都不会去的地方;你跟他讲“服兵役”,他会说又不是我去服,关我什么事?但要是两岸真的打起来了,估计他们也会马上说“我支持九二共识”“我支持两岸和平统一”。

我跟你分享一个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小例子。之前我带台湾的研究生和大陆的本科生交流,大陆学生问台湾学生了一句话,台湾学生就傻掉了。你知道这句话是什么吗?就是问“你的专业是什么?”台湾学生竟然回答不出来。但是聊到今天吃什么,北京有什么好吃的,台湾学生立马又有精神了。

所以不要说什么台湾前途命运,他们连自己的专业都回答不上来。很多台湾年轻人毕了业,不知道干嘛,那就卖保险卖理财,反正去便利店打工也能活。他们其实真的没有去放长线思考所谓的台湾前途,台湾命运,台湾未来。

其实对于台湾民众来讲,两岸所谓的政治议题就“统”和“独”,而目前在民进党执政的状况下,岛内“统”的声音很难发出来,中天新闻已经被关闭了,其他电台基本一边倒都是讲民进党的。

我在跟这些台湾年轻人交流的时候,问他们为什么支持民进党?他可能会跟你说因为国民党太烂了,我不喜欢国民党。我说你支持民进党,所以你支持“台独”?他说没有,我不支持“台独”。我说那你知不知道民进党在推“台独”,他说知道啊。我说民进党这样搞你知道后果吗?他说知道啊,反正两岸必然统一。但他们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没到那个时候他们不会醒。

其实我觉得台湾现在最缺乏的就是那种很大的、很重的冲击,让他们去反思这件事情。

他们觉得自己现在还过得去,就不会有这样的视野。所以其实大陆讲再多统一后的好处,对他们来说都是无感的,不如说说统一后台湾同胞都有鸡蛋吃,这样反而更切中他们的痛点。

包括大陆吸引台湾青年来创业就业,讲再多的政策补贴,他们也会觉得自己不一定拿得到,但如果说来大陆可以先解决住宿等落地基础需求,反而更容易打动他们。

其实怎么解决两岸的问题,我觉得把两个问题讲清楚很关键:一是为什么要统一,二是统一后他们是不是能够过得比现在更好,而且要用他们能听得懂的话讲清楚,这样很多问题其实就迎刃而解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题:郑博宇:如何做到“两岸一家亲”,台湾同胞希望……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gzdm/12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