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不够用怎么办,除了全力拼速度造航母外,最好的选择就是上垂直起降战斗机,比如配套075型两栖攻击舰后就是一艘中型航母。
作为垂直起降战机,一直以来都是各国迫切需要的机型,只不过由于技术难度太高,全世界范围内有能力研制的国家屈指可数。不过这两天成飞突然给大家带来惊喜,一款成飞推出的串联双发垂直起降战机方案公开,有图有配套说明相当帅气。双发重型垂直起降战斗机,不仅战斗力强悍,而且将使中国进入垂直起降时代实现零的突破。
其实在两栖攻击舰装备之前,对于是否研制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也曾一度是中国航空工业很关注的焦点。早在上世纪50-60年代,随着世界航空工业实现大踏步跨越式发展,各种新锐技术层出不穷,其中就包括可变后掠翼技术和垂直起降战斗机。
考虑到核战风险系数很高,机场将成为第一波打击目标,因此能够不依赖跑道的垂直/短距起降战机就成了首选。对应苏联推出雅克-36\38\141战斗机,英国推出“鹞”式战斗机,美国则在其基础上研制了AV-8B“鹞”式战斗机,这些都是成功型号还有更多不知名废弃机型。
同期中国航空工业发展水平较低,但科研人员也一直关注世界航空发展潮流,同时来自北方的压力带来现实国土防空要求。1968年7月,空军提出要发展一款垂直/短距起降战机,由六院根据空军指示下达研制课题。1969年,601所将“短距起落喷气襟翼可变机翼飞机”列入专题科研项目,只不过由于技术储备不足只能纳入预研备份。
不过意外总是无处不在,同年3月珍宝岛冲突爆发,在准备打核大战的背景下,这个项目意外成为高于一切的存在。9月份,代号“四号任务”垂直起降战机开始正式研制,项目优先级甚至高于当时最先进的歼-7以及歼-8战斗机。要求以歼-6为基础改进,简单加装升力发动机,同时能够实现垂直起降和及超音速飞行。
进入10月份,三机部召开会议决定由601所、112厂抽调设计员、技术员,和其他相关院校人员组成“四号任务”研制团队。这款机型计划于1971年7月1日首飞,从时间进度看简直是超高速,不过以当时科研能力及基础工业水平,想要在这么短时间内得到想要的机型几乎不可能。但在全体科研努力下,仅用20个月就拿出总体方案,还好当时为防止项目失败影响其他机型,安排了少量人员坚持研制歼-8,最后这个不起眼的安排挽救了国产战斗机不致断代。
“四号任务”项目标准方案,就是为歼-6加装四个升力风扇,虽然简单能够有效缩短研制周期。但最大的问题来自风扇自身,只解决升力但在空中就成了死重,而且还将形成巨大阻力,原定的超音速飞行成为不可能。1971年“四号任务”受到技术、材料、发动机等多种限制,实际研发难度远超现实水平,因此项目陷入停滞注定最后下马。
除此之外,当时还有第二种推测方案,采用主发动机和升力发动机组合,整体布局和雅克-36类似。不过参考原型雅克-36虽然采用喷管等技术,能够实现垂直/短距起降,但整体性能太一般作战半径不过240公里,被称为机场保卫者升空之后就得找机场降落。1972年,“四号任务”从国家型号发展计划中除名,第一次垂直起降尝试到此结束,不过作为预研一直存在为后续机型成功打下基础。
回到成飞推出的这款方案,由两台发动机串联布置构成动力系统,前置发动机相对较小布置在驾驶舱后方。进气口在机背,进气道绕过机腹从两侧翼根伸出,不仅可以留下充足空间给内置弹舱,还能实现矢量喷口大角度偏转,不论垂直和水平阶段都能发力。这种设计的好处很多,可以和主发动机配合发力,垂直起降阶段喷口向下,水平飞行状态喷口向后,平飞之后前置发动机不会形成死重。
至于主发动机安装在两个垂尾之间,同时具备水平和垂直下向偏转能力,跟F-35B战斗机的设计基本一致。由于同样采用矢量喷口,在垂直起降阶段向下偏转,配合前置发动机提供足够动力和稳定姿态。利用最简单的气动布局,同时解决了双发、重型,以及垂直起降复杂的控制问题,这样一来我们就拥有一款性能很强的垂直起降战机。甚至这三个矢量喷口设计还带来意外收获,战机在空中机动时可以开启偏转,实现矢量机动远胜于现役同类机型。
这个方案设计有点类似雅克-43,也有点歼-10和歼-20的影子,通过最简单的布局优化得到最实用机型,但毕竟我们缺少这方面经验。垂直起降战机还面临航程、载弹量,以及隐身性能等问题,但在双发重型设计理念下应该可以合理解决,至少可以达到准五代机的水平。成飞这个方案如果成真,那么中国轻型航母将批量装备,极大影响未来海军建设思路。
标题:从四号任务,到成飞新方案,中国垂直起降战机终于成形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gzdm/20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