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养老陪诊服务上线暨杨浦区陪诊服务联盟成立启动仪式举行。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摄
7月11日,上海首批经过规范化培训的陪诊师亮相。
当天,上海市养老陪诊服务上线暨杨浦区陪诊服务联盟成立启动仪式举行。澎湃新闻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此次亮相的上海首批经过规范化培训的陪诊师,有全职和兼职人员,其中部分具有医学背景,也有热爱公益的社会人员、社区工作者等。
据上海市民政局官网消息,全市首批575名参训学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获得由上海开放大学与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共同颁发的“上海养老服务陪诊师”证书。在杨浦区,首批陪诊师已开始持证上岗。
会议同时发布了《陪诊服务规范》与《陪诊师从业技能要求》两项团体标准,对陪诊服务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职业要求、工作要求、水平评价要求等多个维度提出了规范。
首批经过规范化培训的陪诊师亮相
上海首批经过规范化培训的陪诊师亮相
52岁的杨政是一名注册职业药师,同时热爱做公益,他坦言,之所以报名加入陪诊师,一方面自己感受到当前老年人对于陪诊的需求很大,另一方面自己具备一定的药学知识的基础,自己在这方面的工作具备一定的优势,他从2023年12月申请加入陪诊师行业,最初在上海开放大学培训一个多月,掌握了急救、护理等知识以及相关的陪诊服务流程等,“希望成为陪诊员后,我可以帮助到更多人。”
而另一名全职妈妈吴嘉也是上海首批经过规范化培训的陪诊师,之所以加入陪诊师队伍,她坦言是感受过家里老人无人陪伴就医的难处,2024年3月,她报名参加了国融学院的陪诊师培训,同时在上海开放大学、国融学院经过规范化培训,获得了陪诊师的相关证书。
此前,吴嘉有过陪诊的体验,她曾服务过一名35岁外地来沪就医的孕妇,陪同她完成了在上海一家三甲医院的整个诊疗过程,同时也陪伴过一个家人在国外的70岁老年人在上海一家医院做胃肠镜手术,她感受到了这项服务的需求很大,尤其是老年人。“希望未来,陪诊服务可以走向规范化,服务到更多人群。”吴嘉说。
会上,《陪诊服务规范》与《陪诊师从业技能要求》两项团体标准发布,标准由上海开放大学联合上海市养老服务行业协会、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单位共同制定。团体标准的制定突出了问题导向,聚焦目前陪诊中的重点与难点,明确陪诊师的工作任务及从业技能要求,以及陪诊中的责任边界和职业道德问题等。
发布陪诊服务两项团体标准
启动仪式上,首批陪诊服务联盟成员单位授牌。
上海市养老服务协会会长徐启华在此次会议上指出,当前正处于养老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老年人数量在逐年攀升,上海已经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另一方面老年人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
上海市养老服务协会经过前期广泛调研和论证,动员了部分有实力、有意愿、有资质、有信誉的会员单位并联合其它有关单位和组织共同打造杨浦区陪诊服务联盟,同步建设“陪诊服务信息化平台”和“非急救转运信息化平台”。
其中,陪诊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小程序“国融就医陪诊”可以预约上海多家三甲医院陪诊服务,同时可以预约相应的陪诊师,陪诊时间分为半天(4小时)和全天(8小时),平台显示价格分别为298元、658元,同时还提供代办取药、取检查报告、代办出入院手续等服务。服务费用可以在线手机直接结算。随着服务的持续,这项服务还将不断完善。
半天陪诊价格 “国融就医陪诊”小程序截图
全天陪诊价格 “国融就医陪诊”小程序截图
此外,由上海交运集团打造的“非急救转运信息化平台”也在当日宣布全面升级。2022年12月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120急救电话呼入量剧增,由于缺乏独立的社会化非急救服务体系,大量非急救业务挤占导致急救服务资源紧缺,由上海市卫健委牵头,有关委办局协同,形成了《关于开展非急救转运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在依托市场机制开展非急救转运工作的条件下,由上海交运集团开展先行先试,以探索一条上海非急救服务市场化运作模式,主要聚焦老年人挂号就医、康复出院、特需人员叫车出行等社会需求。
非急救转运队伍亮相
非急救转运队伍力量也在不断充实。当日,交运非急救转运队伍集体亮相,作为队长的罗旭,原先是一名退伍军人,通过社会招聘报名加入交运非急救转运队伍,经过120急救、红十字救护员等专业培训后上岗,截至目前已经服务了1万多名市民,其所在的交运集团配备了50辆非急救转运车辆,已经形成了一支80人左右的非急救转运队伍。
标题:上海首批经过规范培训的陪诊师亮相,团体标准同步发布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gzdm/24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