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的“三教九流”,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三教九流”一般理解为古代职业的名称,或者泛指旧时下层社会闯荡江湖从事各种行业的人,受明清白话小说或如今影视作品影响,它已经被理解为是在江湖上从事不正当或低等行当的人,理解起来多少带点贬义。

然而,“三教九流”这个词的本来含义并不是现在的这个样子,今天就说“三教”、“九流”到底具体指的是什么。

一、“三教”

“三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代,当时的儒士把“夏尚武,殷尚敬,周尚文”这三种不同社会教化风气称为三教。

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以其为印度释迦牟尼所创而简称为释。同一时期,本土道教也在兴起和发展,它以先秦老子“道”的学说为中心,具有老子朴素辩证的思想,尊老子为道教始祖,讲究炼丹修道,寻求长生不老之法。

三国时期,“三教”以儒教、道教、佛教三种教派固定下来,如河南嵩阳书院就里有一尊三神像,它是在一个头上雕出了孔子、老子和释迦牟尼的面孔。

二、“九流”

与“三教”只有唯一答案不同,“九流”有了两种说法。一说它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学术流派,一说他是泛指古代社会不同职业的等级划分。

1、学术流派

“九流”的说法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说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有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势,其中有9个主要的学术流派,他们分别是指儒家(孔孟)、道家(老庄)、阴阳家(邹衍)、法家(韩非子)、名家(邓析)、墨家(墨翟)、纵横家(苏秦)、杂家(吕不韦)、农家(许行)。于是,人们把宗教和学术中各流派统称为“三教九流”。

2、等级划分

古代社会等级制度森严,除了科举考试以外,基本没有办法实现等级跃迁。不知道从何时起,民间把社会上的各种职业也进行了等级划分,依据职业的高低贵贱具体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圣隐、隐士、童仙、文人、武士、农、工、商。

中九流:举子、医生、相命、丹青(卖画人)、书生、琴棋、僧、道、民。

下九流:师爷、衙役、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时妖(拐骗及巫婆)、盗、窃、娟。

因为社会经济、风俗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因此民间对职业进行了各种版本的划分,不过不管怎么变动,各版本的上九流及中九流差异不大,变化主要在下九流。例如卖油、修脚、剃头、裁缝、戏子、搓背、卖糖等职业在不同时期都被列进过下九流之列。

整体上看,上九流是权势阶层,中九流是技术较高或比较高雅的职业,下九流则是固定的盗贼、娼妓和简单的服务性行业。前面也说阶层之间很难跨越,所以古代职业划分九流并不是推崇、鼓励大家成为上、中两阶层的人,而是反过来在强调属于下九流的职业是多么轻贱,所以不同时期都存在职业歧视,这也是为什么“三教九流”、“下九流”逐步含有贬义的原因。

元代曾出现过“十流”的说法,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入主中原但没有中原“以儒治国”的理念,科举取士制度被废弃几十年,这期间的儒士入仕无门,社会地位比娼妓还低微,仅仅比乞丐有点。

标题:古人说的“三教九流”,三教是哪三教,九流又是哪九流?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gzdm/3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