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里“细思极恐”的秘密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本期我要带读者好好地看《洛神赋图》里的几个小细节。这几个小细节,前人似乎没怎么注意过,但是我却觉得它们值得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其中,有的细节,用现在的话来说,真是“细思极恐”。

读者请看图一。这是《洛神赋图》开头的画面,画面中有两个人、三匹马,马儿们已经卸掉了重担,近处的两匹马或在吃草、或在张望,远处的那匹马却倒在了地上。以前我见到有人说,马仰面朝天,那是摔倒了。不是的,其实,那匹马是在打滚儿,驴马休息时喜欢用打滚儿的方式放松。有人说,打滚儿就打滚儿嘛,值得这么计较吗?当然值得。我们只有准确理解了细节,才能真正明白画面的意义。比如《洛神赋图》开头画这两个人、三匹马,是为什么?是为了营造一种放松的氛围。要知道,人在放松的时候,注意力不怎么集中,在这样的时刻,更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而“走神”,对于理解《洛神赋》来说至为重要。

开头的画面,除了画人马,还画了一些植物。这些植物,细看很蹊跷。请看图二,那是一棵多叶树,有人认为它是柳树,有人认为它是杨树,也有人笼统称之为杨柳树。无论它是什么树,有一点可以肯定,它是一种现实中的树,因为它符合现实中树的样子。但是除了这棵多叶树,还有数量不少的另一种“树”。请看图三,你觉得它是什么树?现代学者试图给它一个准确的命名,有的说是银杏树,有的说是梧桐树,有的说是松树。古代学者没有试图判定它们是现实中的什么树,而是形容它们像什么,有人说像“孔雀扇形”,有人说像“芝栭(ér)形”。芝、栭就是灵芝与木耳。古人虽然没有明确指出它们是什么树,不过,古人的感觉是对的——孔雀也好,灵芝也好,都带着点仙气儿。实际上,这种“树”,很可能是一种仙树,或者我们可以径直称为“灵芝树”,其所对应的应该就是曹植《洛神赋》原文中的“芝田”。所谓“芝田”,就是仙人种灵芝的地方。现在,我们该追问画家为什么要画这两种树了。请读者跟我一起想,这两种树,一种是现实的树,一种是超现实的树,它们混杂在一起生长,这说明,这里就是现实与仙境的交界地带,对不对?

现在,画家顾恺之的用意已经很明白了,在画卷一开头,他就在试图营造亦真亦幻的世界,让人在放松的状态中,迎来前所未有的一次奇遇。让我们把时间重新定位到1800年前,魏文帝黄初三年(222)的一天。这一天,曹植一行离开京师洛阳去往他的封地鄄城。当他们到达洛水河边时,已经是夕阳西下、人困马乏了,于是车队就停下来休息。随从在喂马,曹植就在洛水岸边散步。夕阳照进林间,洛水烟波浩渺,曹植低头寻思心事。那时,一切似乎都很平静。可是,曹植忽然感到一阵剧烈的精神“地震”,他写道:“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随后,他看到了一个美丽无比的女子,就站在远处岩洞边上。他问身边的御者:“你看到了吗?那个女子是什么人,怎么那么美!”御者却说,他没有看到,不过他听说洛水女神名为宓妃。“君王之所见”,御者说,“莫非是宓妃吗”?

请看图四,图中那个女子就是“洛神”。请读者注意洛神所在的空间,有几种事物我们要辨认一下:空中飞行的是惊鸿和游龙,岩石中生长的是春松和秋菊,水中开放的是芙蓉,云上升起的是朝阳。这几样事物,在《洛神赋》文本中,都是用来形容洛神之美的比喻。比如,写洛神的形体是“翩若惊鸿,宛若游龙”。比如,说洛神远远看去就像“太阳升朝霞”那样皎洁明媚。可是,顾恺之却将这些比喻之词转换成了具体的形象,参与营造了洛神所处的神性空间。

看到这儿,有的人可能还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是,请把曹植的处境与洛神的空间合起来看,就会觉得诡异了。要知道,曹植一行是在“日既西倾”的时候到达洛水的。一番安顿之后曹植来到岸边散步,那时,黄昏时分,暮色将至,这就是曹植的现实处境。可是,他所看见的洛神,却是处在完全不同的时空——洛神的时间是早晨,一切都朝气蓬勃,与曹植那边的暮色沉沉形成鲜明对比。现在,读者是否也觉得这个画面诡异了?傍晚的曹植看见了早晨的洛神!这个画面所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情景。曹植真的看见了洛神吗?曹植看见的“洛神”真的是洛神吗?在意识到这种“看见”不可能发生在现实世界之后,我们不能不追问这样的问题。我想,曹植所见的洛神,我们有理由认为只是一个虚构的符号,而他借由“洛神”所表达的爱情却是真切的。顾恺之以他奇绝的构思,用绘画肯定了傍晚的曹植确实看见了早晨的洛神,向一千多年以后的我们证明,强大的感情冲动,深沉的爱情力量,可以让相爱的人突破时空的限制,完成不可能的约会。

文并图/田玉彬

标题:《洛神赋图》里“细思极恐”的秘密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gzdm/3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