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东莞大朗镇巷头社区终于能安静下来了。
这个暑假,学篮球的孩子遍布各处篮球场,连暑气都因台风有过减弱,而从清晨到晚上的篮球拍打声却没停过。
“在这里篮球打得好,会受到所有村民的尊敬。”曾率队摘获全国青少年篮球联赛冠军的刘禹成,当年从汕大毕业后落户大朗镇巷头社区。他曾这样说:“一个甲B专业球队来到东莞,也未必打得过本地球队。”
近年来,东莞各镇街相继建立镇一级篮球协会,在寮步镇甚至已有村一级篮球协会,基层篮球专业化发展程度可见一斑。而全年不间断的篮球赛事,让篮球赛程成了东莞村里的“年历”。
贵州“村BA”持续“出圈”的当下,“有多少个村,就有多少个‘村BA’”的东莞“村BA”,却因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都不像“村BA”了。
据当地统计,按照CBA办赛流程举办的比赛,在东莞一年多达近千场。
在这里,教练都靠抢的
走进寮步镇篮球协会办公室,一大块黑板上写满了九月的篮球活动,颇有“挂图作战”之势。
在寮步,基层篮球赛事是一件按年规划的工作,全年8大赛事总计300多场球赛。以前说的“周周有比赛”,现已成为周周都有按CBA办赛流程举办的正规比赛。从镇村一级篮球比赛的赛制来看,一场联赛甚至能分成甲、乙、丙组按水平划分参赛。
“现在村里积极性很强,各村往往在联赛开始前便准备,邀请其他村打友谊赛,互相切磋交流。”寮步镇体育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钟健德说:“到甲组比赛时,各村更是抢聘优秀教练,提前半年开始训练,只为参加年底大赛。”
一场和睦的村赛,离不开专业的裁判。2015年,东莞已有镇街先试先行建立篮球裁判联盟,专门为全年几乎不间断的篮球赛事招募、培养篮球裁判员。
基层篮球精彩程度如何?大朗组织的镇级迎春篮球赛,能吸引中国篮协副主席、广东省篮协主席刘克军等到场观看、物色人才。刘克军认为,东莞开展镇级联赛乃创新之举,“而市镇村三级篮协组织联动,让松散的比赛变得有序且系统化。”
更为重要的是,东莞深厚的群众基础与专业的办赛理念,引导镇村队球员们走上通往更大的“球场”——大朗中国毛织一村1队代表中国出征2018FIBA 3X3 U18亚洲杯获亚军;麻涌篮球队的黄文威、曾冰强、肖海亮赢得为国出征的机会,在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男子三人篮球赛上勇夺冠军……
打着篮球就把春节过了
泥地球场、木头篮球架、铁环篮筐、挤满人的露天球场,都不用裁判,一场“村BA”随时就能开打。东莞常平镇人周吉柱还记得,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为了霸一个看“村BA”的好位置要有多拼——下午5时比赛,吃过中饭就有人用烂麻袋和砖头去占位;有人爬上自行车,爬上大棵的木棉树,甚至爬上屋顶……
“我对篮球是从骨子里喜欢的。”回忆起过往,周吉柱总是先想到那年关于篮球的大事,然后才能想起具体年份——从初中开始学篮球,后入选惠阳地区男子篮球队,1983年回到常平,先后担任镇篮球队教练、体育馆经理、体委主任,现在又做起篮协秘书长。在常平镇体育馆里,他一待就是36年。
周吉柱见证的,是东莞“村BA”一路发展的历史。
1956年,东莞县体委成立。1958年,东莞县农民篮球队成立,农民队员被招入县机电厂成为临时工,集中在工人文化宫训练和住宿。1982年,东莞县篮球协会成立,全县乡镇(公社)篮球锦标赛恢复,东莞承办了全国五省女子篮球邀请赛、广东省第二届农民篮球赛,全省、全县球迷大饱眼福。
1983年,周吉柱在常平参与了镇农民男子篮球队的前期组队。次年,这支仅以常平农民组成的男篮队伍,先后获县、地、省三级冠军,独自代表广东省远征湖北、河南,大战全国第一届“丰收杯”农民篮球赛,冠军凯旋。
1985年,周吉柱接下冠军之棒,担任教练组建第二届“丰收杯”参赛队伍。两届“丰收杯”后,东莞男篮声威大震,“村BA”热潮在东莞四起,如今广为称赞的迎春篮球赛便是在那时开始成为东莞春节传统。
迎春篮球赛时,灯光球场张灯结彩,爆竹的红色碎屑散落一地,场边挤满了身着红衣服的村民,一片“红红火火”。有未返乡的工人结队看球,有人家放着年夜饭没收拾就去看球,说是“万人空巷”也不为过。难怪有东莞人说——“过年过节,看村赛和看春晚是同等重要的大事”“打着球就把年过了”……
2003年,在许多镇街球员表示没有更大平台打球之际,原东莞市体育局开始组织东莞市篮球锦标赛(后改名为东莞市篮球联赛),首届便要求全部镇街参与。而这场被视为东莞“草根CBA”的民间联赛,也因此开始了对东莞“村BA”长达20年的影响。
2022年,东莞举办首届篮球城市文化节,在市镇村三级篮球城市主题活动助力下,东莞“村BA”更加火热。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篮球是东莞闪亮的城市名片,接下来将通过举行系列特色篮球主题活动,让篮球的青春力量促进东莞千万人口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共生共荣。
“厂长杯”的吸引力
近十年间,除了推动篮球运动向基层普及,东莞“村BA”还发挥着让异乡人融入城市的功能。
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东莞镇村经济发展,也推动农村篮球运动阔步走上新台阶。“打工潮”给东莞镇村带来了更多参与篮球运动的年轻人,在政府经费和企业赞助的支持之下,更多优质篮球人才被引入东莞镇村,农村赛事蓬勃发展,春节篮球赛开始升格为春节篮球联赛,各村也开始办起村级联赛。
从北方来莞十余年的宋宝东是大朗镇一名保安,不管工厂如何变化,所处镇街如何变化,就近找球场打球是他不变的习惯。针对和宋宝东一样的外来务工人员,东莞曾有镇街专门在工业区内举办“厂长杯”篮球赛。
同为异乡人的陈雪珺,却是因为在网络上结识了一群东莞篮球爱好者而辞去老家工作,来东莞奋斗的。“当你还是‘菜鸟’的时候,每个人都会热心教你。”在东莞的球场上,陈雪珺学会了战术和规则,也学会热爱生活。
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务工人员源源不断向珠三角汇聚。近年来,“村BA”放宽了户籍限制,降低了参与门槛,更有镇街开始在部分比赛中不对户籍设限。于是,口音各异的球友同场竞技的场景时时上演。体育社会学家卢元镇认为,这是建立在篮球文化认同上的一种快乐。
“村BA”瞄准乡村振兴
东莞“村BA”在为城市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日益彰显着其多元价值和功能。“村BA”效应下,各村重视篮球人才的培养,篮球培训机构随之下沉。全国首个省级小篮球培训基地、东莞壹加壹篮球俱乐部在大朗镇巷头社区落成;寮步镇各村学篮球的小孩多到教育机构到村中培训。
东莞“村BA”还瞄准乡村振兴开始发力。今年,缪边社区计划以篮球为特色建设全长约1.2公里的文旅参观体验线路,整理盘活资源,打造东莞首个篮球特色精品示范村及篮球网红打卡基地;拥有130多个篮球场(馆)的中堂镇,20个村(社区)率先实现了风雨篮球场建设全覆盖,在全市32个镇街中首个吹响基础设施提质升级的号角。
本土篮球资源“活”起来的同时,也在积极探路“走”出去。位于铜仁市碧江区的莞铜篮球公园,是粤黔首个东西部协作体育文化共建园区。在莞铜东西部协作帮扶中,南城组团投入560万元社会捐助资金,以共建莞铜篮球公园为载体,积极推广青少年篮球运动,助力铜仁培育篮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人才,推动铜仁文化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在莞韶对口帮扶中,寮步调动社会资源,送去篮球器材的同时,还为当地孩子送上篮球课程。
镇村篮球赛如何完善?
要走向更远,东莞“村BA”还要面对和思考什么?不少人认为,镇村篮球赛如何更完善、“村BA”热潮如何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一方面,关于镇村篮球队伍是否应该引入人才的问题,一直众说纷纭,各镇思路也在近年更加清晰——大部分镇街持开放心态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在训练中以新技术、新思路,带动本土球员提高球技,在近年赛事中屡创佳绩;另一部分镇街选择打造纯本土队伍,以挖掘和培养本土人才为主,尽管当下不敌强势队伍,仍放眼于未来的队伍组建和比赛结果。
无可否认,东莞32个镇街在基层篮球发展方面仍水平不一,如何探索适合本镇村的篮球发展道路,如何以篮球助推乡村振兴、擦亮城市名片,是作为全国篮球城市的东莞该持续思考和不断实践的问题。
文/南方日报
图/龚名扬 通讯员 黄志鸿 东莞市文广旅体局
标题:在东莞,“村BA”越来越不像“村BA”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gzdm/3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