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党浩楠】
9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以电视讲话形式发布了动员令,这虽非一战期间欧洲列强进行总体战前的“总动员”,而只是“部分动员”,但在乌克兰成功实施南北双线反攻并夺回部分领土的背景下,克里姆林宫宣布该消息显然很引人瞩目。同时,俄方表示,将在9月23到27号,在顿巴斯(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举行入俄公投。
简单来说,入俄公投将在除克里米亚半岛外(2014年公投入俄)的所有目前俄占领土(红色区域)上进行。而这些领土被“公投”加入俄罗斯后,如在应对后续乌克兰反攻中投入更多人力财力,从俄罗斯国内政治角度来说,将具有更多法律依据。这也同样意味着,在中短期内,俄乌通过和平谈判方式结束冲突的概率趋近于零。
黑框之外的红色区域是俄罗斯2月开展军事行动后占领的领土,紫色部分为乌克兰9月反攻中收复领土。图片来源: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
动员令将如何影响局势发展
不少人在听到俄罗斯即将进行战争动员的消息时,表现出了错愕和惊讶,担心这可能意味着战争的进一步升级。但事实上,关于俄罗斯征兵动员的消息最早在今年5月左右就开始流传。当时不少观察人士认为普京可能会在“胜利日”阅兵仪式上对乌克兰正式宣战,并发布战争动员。因为当时的俄军面临着一个显著问题:即使从基辅前线撤出兵力后,俄军因兵力不足,仍然不能扩大战果,俄乌两军战线基本固化。
根据俄方公开消息,在普京9月21日发表电视讲话后,国防部长绍伊古称,此次动员对象为预备役和退伍军人,直接人数大约在30万,因此俄罗斯广大服役适龄公民,其实暂时不会面临被动员的问题,这也与普京电视讲话中所说的“部分动员”相吻合。
动员令发布后,俄罗斯社会不可避免地有所反映,但总体来说抗议规模低于2月份俄乌冲突爆发时的;而俄罗斯国家杜马里面,不同政党间对总统电视讲话的反应一致,完全支持动员令。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罗金呼吁“在目前情况下,让我们和总统、最高统帅在一起,支持他的决定”。同时杜马还通过了法案加大对战时抢劫、“自愿投降”等行为的刑罚力度。由此可见,在俄罗斯政坛,支持继续对乌“特别军事行动”,已经被视为一种“政治正确”。
国家杜马不同政党代表均不同程度表示了对动员的支持,图片来源:俄国家杜马社交媒体
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意味着俄军将利用此次机会,重整旗鼓再度发动猛攻。
然而,笔者认为值得注意的是,有关俄占区将举行公投的消息早已广泛流传,恰在此时正式宣布同时进行公投与动员,说明俄罗斯下一步军事行动的目标,将仅局限于守卫住克里米亚半岛和即将“公投入俄”的区域。
换句话说,动员令并不必然意味着军事行动的升级,反而是在全面评估俄罗斯战争潜力和乌克兰反攻能力后,俄方作出了某种意义上的“止损式”的政治表态。
开战至今俄军主要面临三个不利因素:
1.兵力不足;目前俄军在乌克兰的兵力大约二十万,而且质量参差不齐;
2.信息化程度不足,精度制导武器缺乏;与俄军作战的除了地面上的乌克兰士兵,还有天空中、太空中无孔不入的预警机、卫星监视,可以说俄军在开战初期,少将级别将领不断遭遇“精准打击”就是吃了这个亏。
3.士气低落,尤其是在战事拖延、而乌军又有源源不断的外援的状况下;从历史上看俄军,在1812年俄法战争和苏德战争中,面临的都是拥有技术优势且兵力强大的敌人,但俄军都在经历艰苦卓绝的抗争后痛歼敌军;而今天,当俄军成了战斗的发起方,拥有开战的主动权时,情况却大相径庭。从根本上来说,这还是军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问题,当面临拿破仑、希特勒的侵略军,俄罗斯面临的是实实在在亡国灭种的危险,因此军队能做到舍死忘生、抗争到底,但目前显然不具备这样的精神状态。
显然,动员令有望解决的恐怕只有第一个问题,而武器装备的缺陷改善需要长期高额的国防投入,作战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则事关这场战争的本质。
目前俄罗斯已投入乌克兰战场的兵力虽然不多,其实已经是其武装力量的精锐部队,即使通过动员征集到一些有作战经验的预备役和退伍人员,俄军也很难依靠这些非一线部队再取得战争初期那样的较大进展了。
从俄乌冲突的战事发展来看,俄罗斯的政治和军事目标其实一直在不断缩小。2月份冲突爆发时,俄罗斯在政治上的诉求是要乌克兰“去纳粹化”,即“清算”依靠2014年“政变”上台的基辅统治集团。从军事目标来看,战争开始时俄军三面出击,尤其是白俄罗斯方面军更是直扑基辅,显然原定目标是要拿下乌克兰首都,而非仅占领东部俄族聚居区。但随着战事推进缓慢,乌克兰军队激烈抵抗,俄军意识到,凭借现有力量不足以支撑这些“宏大目标”。而9月乌军所谓的反攻更是证明,乌克兰方面不但具有了遏阻俄军进一步推进的能力,而且竟然还能反攻收复俄占区土地。
总的来说,目前俄罗斯的征兵动员以及即将进行的“公投”,更像是一次对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的政治表态。其目的在于,使他们意识到,不要因为乌克兰的一次军事胜利就指望俄罗斯选择停战求和,因为俄罗斯的国家精英或许可以允许对乌克兰的进攻受阻,但对于那些即将通过“公投”加入俄罗斯的领土,是将来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弃的。
同时,乌克兰方面对于谈判解决冲突的底线也已经从俄军退回2022年2月前实际控制线,提高到俄军撤出2014年以来所有侵占乌克兰的领土。因此,从当前情况看,俄乌冲突的长期化几乎已成定局。
当地时间9月2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图自外交部网站
当地时间9月22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应约会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图自外交部网站
机遇还是难题?——中国怎么办
俄乌冲突爆发半年多以来,中国作为与俄罗斯长期保持友好关系的大国,其立场态度尤其引人注目。危机爆发之初,中国首先表示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其次声明在北约连续五轮东扩情况下,俄罗斯在安全方面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重视和妥善解决。这一立场既坚持了中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坚持以联合国为核心、尊重各国主权的一贯原则,又兼顾到了与俄罗斯的战略伙伴关系,维护了这一份宝贵的战略资产。
但还应该看到,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仍有不少人士对此抱有质疑和不解。比如,某些西方国家在战争爆发后,先是抛出“中俄密谋论”,后又蛮横威胁中国不得支援俄罗斯军用物资。但此后就连美国也不得不承认“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中国出口俄罗斯武器装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下,美国多次串联西方盟友对华施压,同时在台湾问题上表现恶劣。
从国内来看,不得不说,大家同样能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比如质疑我方立场,会不会脚踩两只船、结果落得两面不讨好;抑或认为,俄罗斯方面虽事出有因,但公然违背国际法,进攻一个主权国家,恐怕在这个问题上以对俄“划清界限”为宜。
在笔者看来,目前中国采取的立场,毫无疑问是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在道义和原则角度也是站得住脚的。但同时也要指出,做出正确姿态只是第一步,还应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在国际场合践行该立场时,也需要足够的外交技巧,否则的确容易被一些不明就里者简单化地认为是和稀泥。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是目前国际形势下中国不可多得的一份战略资产。个别西方学者宣称中俄,只不过是美国战略压力下被“逼出来”的战略盟友,实际上同床异梦,这样的说法显然夸大了外来因素对中俄关系的影响。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家间即使有着“共同的敌人”也未必就能做成相互信赖的朋友。比如,二战爆发前的欧洲,纳粹德国迅速崛起,而英法与苏联虽分处东西两线,面对安全威胁本有地缘上呼应的便利,却没能取得互相间的战略信任。英法寄希望能“祸水东引”,而这也间接导致了德国成功利用这种不信任赢得了单线作战的战略机遇,最终无论是英法还是苏联都付出了远高于30年代的伤亡成本,才最终战胜纳粹德国。
中俄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确实有第三国压力因素。但两个大国、尤其是相邻大国间的战略互信,非经年累月之功不能形成。这是两国间无数政治家、专家学者、留学生、民间友好人士多年共同努力才取得的。
其次,也应该清醒意识到,在这场起因复杂、延宕多年的冲突集中爆发后,即使中国谴责俄罗斯使用武力解决争端的行为,也根本不可能借此取信于欧美国家。大部分西方国家仍会以将信将疑的目光审视中国,甚至会要求中国加入国际制裁,切断与俄罗斯的经贸联系。而采取此立场的后果就是,中俄关系将面临严重挑战,一代人的努力可能付之东流。这就好比,人与人的交往需要长期相识相知,以诚相待,才能成为伙伴,而却能仅仅因一时的意气用事而反目成仇。
最后,我们应该明确,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好坏都不会动摇美国对中国的遏制-竞争方针。如果说一年前,国际关系学界还在争论到底是中国还是俄罗斯才是美国头号“战略竞争对手”,那么现在俄罗斯在欧洲激战正酣之际,美国却在中国最核心的台湾问题上频频出手,丝毫不担心“两线作战”的问题。
由此可以确凿无疑断定,美国采取的是对中俄不分前后重点、且同时在不同维度全面打压的“双遏制”战略。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中俄间亲近,不会让美国“误会”中俄“勾结”起来了因此威胁更大;中俄间疏远,也不可能因为我们的“自废武功”就做到取信于美国,使其主动减缓与中国的战略竞争。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标题:党浩楠:俄罗斯宣布入俄公投和动员令,将如何影响局势发展?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gzdm/4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