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残酷、羞耻……安妮·埃尔诺的语言之刀│诺贝尔文学奖

北京时间6日19时,瑞典学院将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因她勇敢而敏锐地揭露了个体记忆的起源、隔阂与集体压抑”。

埃尔诺是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1940年出生于法国滨海塞纳省的利勒博纳,在诺曼底的小城伊沃托度过童年。她从1974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出版了约十五部作品。

埃尔诺曾造访过中国,目前在售的中文版作品只有《悠悠岁月》。不过,据了解,她的《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位置》、《一个女孩的记忆》中文版10月底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埃尔诺的作品,多讲述令她刻骨铭心的亲身经历。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称:她用语言作一把刀撕开想象的面纱。但实际上,这把刀是一刀一刀解剖着自己。

这些令人深思的成长故事,伴随着埃尔诺文笔间流露出的特有的“耻辱感”,反复出现在她的作品中:社会底层的童年生活、与父母的关系、和异性的第一次恋爱、痛苦的血淋淋的堕胎经历……

虽然部分读者认为,埃尔诺的作品总是“仅限于”自身的成长经历,且作品内容“过分”暴露与真实。但是,正因为她总从自身出发,所以读者总是能从她的作品中找寻到心灵的契合。

正如她在《悠悠岁月》中文版序中所讲述的:“我看到的一切,在卡车后部颠簸的工人,一些在公园里散步的——往往由一个祖母、父母亲和一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和我当时正在提写、你们拿在手里的这本书产生了共鸣。”

《悠悠岁月》图书封面

父母

1940年9月1日,埃尔诺出生于法国滨海塞纳省的利勒博纳,她在诺曼底的伊沃托小城度过了她的童年及少年时光。

埃尔诺的父亲出身雇农,后来在工厂当工人,婚后与她的母亲在伊沃托的一处贫困的街区经营了一家咖啡食品杂货店。为了让埃尔诺摆脱低微的社会阶层,脱离恶劣的生存环境,父母竭尽所能,没日没夜工作,最后将埃尔诺送入了法国鲁昂大学和波尔多大学深造,进而获得教师资格证,在中学讲授现代文学课程。

然而,这样“阶级的跨越”却成为了埃尔诺痛苦的来源——她开始与父母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隔阂。于是,埃尔诺开始通过写作来记录并思考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发生过的事情。

埃尔诺在1983年出版的《一个男人的位置》和1988年出版的《一个女人的故事》,分别讲述了父亲和母亲的一生;其后又在《我没有走出我的黑夜》一书中,以日记形式真实地呈现母亲患有阿尔兹海默症后的两年间,自己的心路历程。

诺奖揭晓后,德国莱比锡的书架上展示着诺奖得主安妮·埃尔诺的作品/图据IC

埃尔诺接连出版的关于父母的书籍,都是将主人公放置在一个典型的小商贩家庭环境中,目睹父母从小乡村进入工厂务工,最后苦心经营一间小小的咖啡杂货店,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到“小商人”的社会阶层迁徙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工人阶级”也几乎成为埃尔诺作品的标签。

埃尔诺偶然间得知,父母在她之前还有一个女儿,并且迫于经济压力,打算只养育这个女孩,但是这个女孩因病夭折了。“自己居然是父母孩子的‘替补’”,这样的想法让埃尔诺痛苦,进一步加深了埃尔诺与父母的隔阂。2011年,埃尔诺出版了《另一个女孩》,在这本书里,埃尔诺通过给这位“得知该消息的女孩”写信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与思考,以及对“那个女孩”——其实就是埃尔诺自己的影响。

恋情

恋情,是埃尔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主要源自于两部分:学生时期的堕胎经历与恋爱体会。

埃尔诺在学生时期那段血淋淋的堕胎经历,让她痛苦万分、难以释怀。正因为如此,关于“堕胎”的故事反复出现在她的作品中。《空衣橱》(1974)、《她们所说的或者不说的》(1977)、《事件》(2000)、《女孩的回忆》(2016)都以不同的叙事形式及写作技巧回忆了她的第一次性爱经验及意外怀孕后带给她的影响。在埃尔诺的认知里,这是一段充满耻辱的事情,甚至于1997年出版了一本直接命名为《耻辱》的书,讲述埃尔诺成长经历中一直藏在身体之中的羞耻感。

埃尔诺关于堕胎的经历,曾被改编为由80后女导演奥黛丽·迪万执导的电影《正发生》,在电影里,学霸“安妮”的未来被意外怀孕所打断,在禁止堕胎的社会,自行完成了一场血淋淋的堕胎,也成功夺回女性身体的自主控制权。

电影《正发生》海报

尽管有过痛苦的经历,但埃尔诺对于爱情,仍然存留着少女般的浪漫期待,在罹患乳腺癌后,她与马克·玛丽共同完成了《照片的运用》。在这本书的自序中,清早她看到自己与恋人随手扔在地板上的衣物时,她欣赏到了独特的“美”:“早上的照片是最动⼈的。我们的身体甩掉了这些物体,整夜都在它们坠落方向所形成的位置上。它们是已经属于过去时代的庆祝活动的遗迹。”

但同时,埃尔诺常常又在婚恋中感到迷茫,她在日记里记录了关于恋人的感受:“他把我从我这一代人中拉走了。可是我不在他那一代人里。从前我不在任何地方。他是复活过去、使之变得永恒的天使。”当她独自一人或带着孩子散步时,她常常遗憾自己不再有内心化的权利:“我对什么都没有概念了,我不再试图解释我的生活”。然而埃尔诺又非常渴望拥有自我,“由于一种极度的自恋,我愿意看到我在黑白照片上的过去,并且由此成为一个不是我现在的人。”

安妮·埃尔诺/图据IC

关于婚恋的经历,她在《冻僵的女人》中,以小说的形式记录了婚后真实的生活状态,《淳朴的感情》和《沉沦》都讲述了安妮的爱恋、人类心灵的欲望与羞辱,还有2002年出版的《占据》,讲述了在安妮决定结束一段与情人六年的关系后不久,得知情人又有了新人后陷入嫉妒之中不可自拔。

《悠悠岁月》

2010年,埃尔诺《悠悠岁月》中译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历经二十余年思考和推敲的杰作,使她当之无愧地居于法国当代第一流作家之列。

《悠悠岁月》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大到国际风云,小到饮食服装,家庭聚会,乃至个人隐私,无不简洁生动。她通过个人的经历来反映世界的进程,写出了集体的记忆。一经出版就获得了法国当年的“杜拉斯文学大奖”。埃尔诺采用“无人称自传”的方式,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强烈共鸣。

安妮·埃尔诺/图据IC

在《悠悠岁月》的最后几页里,埃尔诺提到,这部作品是从自己少年时期就开始的日记中受到启发,从而创作了“无人称自传”的写作方式。埃尔诺说:“私人日记是一种宣泄情感的方式,未经修饰的原材料。我很相信那些强烈的感情,它和日常的任务无关……记录有另外的功能,在我的作品中有不同的功能,它们在我的作品中的状态是坍塌不规则的,但是正是这些记录,让我可以拼凑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埃尔诺说,自己在《悠悠岁月》中,记录的都是与社会和外界变化相关的客观事实。“我有许多的记忆,但是这些记忆通常是通过读和写的方式重现的。有时是一些概念,有时是一些画面,这些元素构成了我的作品。”

在埃尔诺的作品中,文本是一种活的生命的存在,她在写作过程中,常常运用不确定性、中性写作、互文性等后现代文学表现手法,客观描述一些发生过的事情,从而给文本注入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悠悠岁月》的译者吴岳添评价,安妮·埃尔诺的创作风格独特,她用集体回忆录的方式,描写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女性的集体经历,并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结合起来,每代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和记忆。

在埃尔诺致中国读者的一封信中,她说,我希望《悠悠岁月》能使中国朋友接触一个法国女人及那个时代所熟悉的记忆,让你们能感到,其实我们完全是在同一个世界上,时间同样在无情地流逝。

红星新闻记者 曾琦 实习记者 毛渝川 实习编辑 毛渝川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标题:真实、残酷、羞耻……安妮·埃尔诺的语言之刀│诺贝尔文学奖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gzdm/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