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历二月初二,是传统的春耕节、农事节,俗称青龙节、春龙节或龙头节。此时春回大地,万象更新。《易经》上写道:“潜龙勿用,阳在下也。”此时的龙虽潜伏于深渊,但阳气已渐盛,万物复苏的序幕已然拉开。当龙抬头时,寓意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力量、智慧和吉祥。龙抬头,不仅仅是一个节气的象征,更是人们内心深处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盼。它提醒着我们,即使在生活中遭遇困境与挫折,也要像龙一样,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终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为什么“二月二”要叫“龙抬头”相传唐朝时武则天废唐建周,成为了历史上仅有的女皇帝。却不料引起天上的玉皇大帝的震怒。玉皇大帝传下旨意,命龙王三年不得给下界百姓降雨。使得下界连年大旱,百姓民不聊生。龙王不忍生灵涂炭,便偷偷下了一场雨以缓解旱情。玉帝得知后,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以示惩戒。还立了一块碑文,上写“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老百姓知道后,便将黄豆炒制开花,以应“金豆开花”的谶言,并用开花的黄豆供奉玉帝,祈祷上苍开释龙王。玉皇大帝被百姓的诚心打动,于二月初二这天将龙王释放,龙王得以抬头重见天日,这才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其实,“二月二,龙抬头”与古代的天文现象有关。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个星座,俗称“二十八宿”,并将其作为天文观测的参照系统。二十八宿又按东、西、南、北四方划分为四组,即所谓的“四象”: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座,称之为“东方青龙”,其中的角宿、亢宿为龙角、龙颈,其余为龙身龙尾。农历二月二这天夜晚,“龙”的两只“犄角”(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升起,这时整个“青龙”的身子尚隐没在地平线以下,故称“龙抬头”。
“二月二”的历史演变最早,“二月二”和“龙头节”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在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慢慢形成,从惊蛰节和春社日中发展而来的。传说在远古社会,人皇伏羲伏羲在每年的二月初二都要亲自下地耕作,以示重视农桑,鼓励百姓进行农业生产。后代帝王纷纷效仿,遂留下了“皇娘送饭,御驾亲耕”的民谣。
到了唐朝,唐德宗在李泌的建议下,在二月初二这天设置了“中和节”,其目的是为了抚慰刚刚经历安史之乱的天下人心。那时的民俗活动包括寻花采菜、踏青宴游、吃迎富果子等等。唐朝诗人白居易在诗中便写道:“明朝二月二,疾平斋复毕。应须挈一壶,寻花觅韦七。”写的便是“中和节”郊游宴饮的习俗。而“二月二”也自此成为了一个正式的节日流传了下来。
宋朝继承了唐代“二月二”的节日习俗,并进一步发扬光大。除了民间有“挑菜”、“踏青”的习俗外,宫廷里也十分重视。每逢“二月二”,皇宫里还要举行“挑菜御宴”。
这“挑菜御宴”可不是宴席,而是一种游戏,还有详细规则和奖惩制度。具体玩法是事先把准备好的丝绸裁成大小一样的长条,在长条上写上蔬菜的名字,然后把长条塞进大小一样的长筒内。
再把长筒用丝线缠住,扔进一个大斗里。然后大家轮流从大头内掏出一个长筒,看里面的菜名和皇帝所夹的蔬菜是否一致,相同的话,便是中奖,皇帝会奖赏金银珠宝或名贵香料。
不同的话便是没中。皇后嫔妃、皇子不中没关系,宫女太监们没中则要受罚,要么罚吟一首诗,要么罚跳一支舞,要是什么都不会的话,那就只能罚喝凉水了。算是宋朝版的有奖竞猜和才艺展示,十分有趣。
到了元代,“二月二”开始和龙产生了联系,元代杂剧《朱太守风雪渔樵记》中就有这么一句对白:“我直到二月二,那时可是龙抬头,我也不敢抬头。”可见那时候“二月二”已经被称作“龙抬头。”
明代以后,“二月二,龙抬头”的称谓被保留了下来,并出现了与龙相关的一系列的习俗与禁忌。“二月二”也从一个内容相对单调、娱乐色彩浓厚的节日转化成为一个内涵十分丰富以崇龙祀土、驱避害虫、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生活康宁富有为核心的复合型节日。
“龙头节”的习俗与禁忌关于“二月二,龙抬头”也就是“龙头节”的民间习俗极为丰富,且南方北方还有所区别。咱先从北方的习俗开始说起。
北方地区“二月二”的民间习俗以祭祀龙神为主,有引龙、驱虫、剃头、嫁女住春等习俗。引龙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撒灰引龙,人们用灰糠或者草木灰从大门外一直撒到灶间,绕水缸一周,又叫“引钱龙”,说是可引龙出世,百虫慑伏以招福祥。
另外一种则是汲水引龙。指的是清晨汲水回家,称之为引钱龙回家。一般由两人进行,一人担水,一人提壶,水桶中汲满水后,用水壶从井口开始洒水,随着水桶一直洒回家,并且一路上两人还得喊道“钱龙爷回来”、“回来了!”
驱虫则是清理虫害。惊蛰时节百虫出蛰、蠢蠢欲动,人们多采用清扫、拍打、撒灰等手段以除虫,使百虫消灭,保护农耕。
早年间北京有二月二接出嫁的姑娘回娘家小住的习俗。至今流传着“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的谚语。有的地方在二月初二,新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用青布缝制的囊袋,内装百果五谷回娘家小住,俗称“送二月二。”
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习俗,则要数“二月二,剃龙头了”。之所以选择二月二日剃头,一方面是因为俗信“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头发已经变长;另一方面是因为二月二是龙抬头日,这天剃头吉祥。许多地方的人们都将此日剃头称作“剃龙头”。
说起“正月剃头死舅舅”这事,也值得再说道说道。这件事情的由来是因为满清入关之后实行剃发令,强迫汉族剃发易服。人们心有不甘,不少人怀念明朝,便在正月里不剃头,以示“思旧”之意,后来传来传去,变成了“正月里剃头,死舅”了。
而从健康保健的角度分析,二月二理发也有利于身体健康。《黄帝内经·四气调神论》里写道: “被发缓形,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二月二之后天气转暖,经过漫长的冬天,头发也长了许多,长发不但对生产生活造成不便,而且给人邋遢的印象,所以二月二也是理发的绝好时机。
除了各种习俗外,在吃食上,“二月二”这天也有不少讲究,不少的吃食都得跟龙扯上直接关系。面得叫“龙须面”,春饼叫“龙鳞”、饺子叫“龙角”、米饭叫“龙子”、连吃个猪头肉都得叫“龙头”。
说完北方,再来说说南方。南方在“二月二”这天讲究祭社,也就是参拜土地爷。在浙江等地区,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人们都要准备祭品祭祀土地爷,以保佑乡人平安。故当地有俗语谓:“二月二,杀鸡请土地。”在江苏等地区,人们在二月二这天还要上演社戏,以酬神求福,同时欢聚饮宴。
在吃食上,上海、江苏、浙江等许多地方,有吃撑腰糕的说法。撑腰糕其实就是年糕,因为俗信吃了年糕不腰痛,故有此称谓。
当然了,在“二月二”这天民间也有不少禁忌。首先来说就是妇女不许动剪刀针线,因为青龙在这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还有些地方在二月二这天不许洗衣服,怕洗衣会伤到龙皮,在山东一带,二月二这天还不许磨面,因为当地人认为石磨是龙头,因此龙头节就要把龙头抬起来。一旦磨面则会伤到龙头。
“惊蛰”节气话养生从节气上来说,“二月二”仍处于惊蛰时节,《黄帝内经》上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意思就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晚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同时在中医学说中,春季还是肝气旺盛的时节。《黄帝内经》中认为,春季肝当令,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能暴露肝的各种健康问题,非常适合养护和治疗肝病。因此,惊蛰时要重视情志养生,力戒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的方法,使怒气消除,切忌妄动肝火。
在饮食调理上,如果肝气偏弱,则应多食用养肝的青色食物,如菠菜、韭菜、香菜等,平时的零食也应换成山楂、乌梅、白芍等酸味食物或药物,以达到柔肝、调肝的效果。如果肝火旺盛,则要滋阴清肝火,最有效的方法是饮用菊花茶。中医学认为,菊花有通畅气血、克制燥气、保障肝功能正常的功效。(注1)
此外,惊蛰时节也正是一些病原微生物滋生、繁殖,疫病多发的时候。因此要预防病毒的侵袭,就要多食清热解毒的药物,如板蓝根、薄荷、葛根等。除了采用清热解毒功效的药材外,春季常见蔬菜——莼菜,也是抵御各种病毒和细菌侵袭的佳品。
注1:内容来源为华龄出版社2021年7月版《漫画黄帝内经》,作者——马寅中
注2:内容来源为华龄出版社2021年7月版《漫画黄帝内经》,作者——马寅中
福生无量天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小编提示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劝善戒恶,功德无量
⊙志同道合,添加微信:CelestialTaoRealm
标题:二月二龙抬头:传承千年的民俗故事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kafeiji/142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