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结果,有些出人意料。
不过,当 72岁的洪金宝从1989年参演的文艺片《八两金》女主张艾嘉手中,接过终生成就奖奖杯,76岁的姜大卫首次提名金像奖就获奖,我还是很难不被这届金像奖感动。
以16项提名领先的《白日之下》和12项提名的《年少日记》都没有成为大赢家。《毒舌律师》拿下了最佳影片。
更大的意外在于:梁朝伟六封影帝,最好的感言是纠正刘嘉玲那句,“不是好伟大,只是好演员。”
郑宝瑞凭《命案》拿下最佳导演。
比起结果,更精彩,也更令人百感交集的,始终是颁奖礼本身。
红毯,够热闹。
设置于香港文化中心对出的尖沙咀海滨长廊,一众明星红人聚首,在维多利亚港的美景衬托下,现场星光熠熠。
先是影后余香凝一身金色露背连衣裙性感亮相。
她笑容满面,气质卓群,就像提前知道了颁奖结果一样,在红毯上熠熠发光。
《饭戏攻心2》的两位主演邓丽欣和林明祯则是齐齐亮相红毯,大嫂二嫂都很美啊。
要说大气,还得是一身高定亮相的刘嘉玲,顶替梁朝伟来领奖的她,一脸淡定浑然大气,这才叫大将之风。
谢安琪则是一身简约设计,望向张继聪的目光是真爱无疑了。
全场最美的,我认为是年近50的林熙蕾,一袭黑纱鱼尾裙尽显典雅的设计,展现出了优越的身材曲线和肩颈线,让人惊呼美呆了。
同样抗老的 ,还有牵手洪金宝的58岁港姐高丽虹,哪怕皱纹上脸,依然美的闪闪发光。
男星中,黄子华俏皮中竟露出几分儒雅气息。
林保怡戴着斑点小领结现身,脸上的皱纹明显,但笑起来还是很可爱啊。
提名最佳男配的吴慷仁白色西装造型现身,优雅帅气,身材绝佳。
而作为为数不多的“内娱元素”,提名影帝的大鹏面对记者要求,“1、2、3!”在红毯上跳起来了。今晚红毯喜剧担当是他了。
这一夜的维多利亚港,最美的不天上的星光,而是地上的星光。
但红毯的热闹,遮盖不住港片的落寞。
华语电影三大奖项,唯有金鸡独立。
随着港片没落,金像奖的影响力,也渐渐不再。
透过这届金像奖,又让我看到了三重“喜悲”。
而又一届悲喜交加的金像奖,无非是映照出,港片,悲欣交集又一年。
红毯热闹看过,颁奖结果已出,就让我们看一看,这届金像奖“喜”在何处,“悲”又在何处。
第一重喜:梁朝伟六封影帝无惊喜,但林保怡黄子华成无冕之王
在红毯环节的时候,我就有一种预感,梁朝伟可能要拿奖了。
都说金像奖敬老。
谁在圈里呆得久,谁就是影帝影后。
最近几年的影帝,刘青云、太保、郭富城、古天乐、林家栋,全是既演得好资历也老。
这届入围的梁朝伟,林保怡,黄子华,大鹏、卢镇业,梁朝伟,林保怡和黄子华都是演技备受认可的“实力派”。
相对《第八个嫌疑人》增重20斤又减肥30斤,表演也有突破,但受限于内地影星自李连杰后再未获奖的大鹏,影帝,从一开始,就在三人之间。
最终结果,堪称并无惊喜。
过去梁朝伟是五届金像影帝,今晚之后,是六届金像影帝。
庄文强编导的《金手指》中,他饰演的程一言,从前期的困顿、内敛,到后期的自负、癫狂,依然散发出巨星光彩。加上拿下金鸡影帝,成了“三金影帝”,气势正盛,但平心而论,这绝非他的最佳发挥。
但从网民口碑看,接下来两位,才是观众心中的无冕之王。
先说黄子华。
《毒舌律师》在本港拿下1.15亿港元的惊人成绩,成为香港影史上最卖座的本土电影;又在内地收获1.87亿元票房,黄子华的表演,居功至伟。
换成任何其他演员,影片香港票房,至多是现在的一半,何谈救市。
黄子华的表演堪称惊艳,法庭戏大开大合感染力十足,看他的表演观众就能出一口恶气。黄子华已经证明他是许冠文、周星驰之后,香港最天才的喜剧演员。
之前的香港电影编剧家协会奖,他的偶像许冠文为其颁奖,接下来他和许冠文合作的《破地狱》也是港片年度重头戏。
他能赢的都赢了,但金像奖一向吝啬给奖喜剧演员,最终结果,不是黄子华缺一个金像奖,而是金像奖缺一个影帝黄子华。
最后是林保怡。
最初残院院长的角色就是他的,但林保怡当时在拍《叹息桥》。
后来电影因为题材找不到投资,最后又是香港最后的电影大亨古天乐出手,接下这匹未来的黑马,古天乐本来想亲自演院长,但定妆后发现不合适。
古天乐亲自对林保怡开口,命运兜兜转转,角色又回到了林保怡的头上。
这个选角已赢了一半。
让演惯了好人的林保怡,去演一个这么“变态”的角色,他越是不像坏人,角色就越精彩,因为现实中的坏人,不会把坏人两个字,写在脸上。
在TVB早已证明自己演技,只缺一个视帝的林保怡,也完全拿住了残院院长这个角色,够颠覆。
好人脸+“大变态”。
林保怡的表演静水流深,有意增强了肢体语言和细节,不动声色中,尽显黑暗与复杂。
不管是大权在握般的平静诡诈,还是事件曝光后的穷于应付。都将人物拿捏的十分到位。
他拿奖,是应该的。
这么多年,这位公认的演技派,始终两手空空,应该尴尬的不是林保怡,是香港电影。
虽然最终结果没有惊喜,但观众的口碑,远远重过刘嘉玲替梁朝伟举起的第六座金像影帝奖杯。
第二重喜:《毒舌律师》拿最佳电影,港片走出一条新的大路
本届金像奖最佳影片,原本是两部小成本文艺片,《白日之下》和《年少日记》之争。
两者一个拿下16项提名,一个12项提名,豆瓣评分分别是8.2和8.5,这也让2024年,成为少见的金像奖文艺片大年。
但最终夺奖的,却是打破香港本土票房纪录的《毒舌律师》。
是爆冷,但爆的合情合理。
某种程度上,《毒舌律师》像一把刀。
一把浸泡在盐水里的钝刀。
电影不仅透过黄子华饰演的毒舌大状对现实的不公狠狠出手。
更用一个畅快淋漓的大结局,为港产商业片,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黄子华的毒舌里,我看到了新一代香港电影的曙光。
希望港产商业片这份惊喜,可以一直延续下去。
第三重惊喜:洪金宝霸气感言,但新一代港片影后的诞生,有源有根
很多人不知道,香港金像奖第二届影帝,就是洪金宝。
而本届金像奖,这位港片中曾经最灵活的胖子,终于拿下香港金像奖终身成就奖。
作为港片元老,洪金宝上台就霸气十足,叫全场起立鼓掌的观众:坐低!
接着开始挨个感谢,说到感谢一群“什么都可以的龙虎兄弟”时,台下的钱嘉乐笑成一朵花。
说到家人,先感谢了生下四个子女的前妻,然后话风一转,接着感谢了现任太太。
洪金宝的幽默,也让最重量级的奖项氛围,达到高潮,大家都很开心。
不过最精彩的还是最后的收尾,洪金宝说,“自己最佳男主拿过,终生成就奖拿了两个,现在就缺一个最佳导演奖。”希望再拍十几部电影,再拿一个最佳导演奖,就四喜临门了。
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敬老,也确实是金像奖的传统。
就说本届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姜大卫,
很难想象,这位邵氏武侠电影代表人物,年纪轻轻就曾拿下亚洲电影大奖的港片老戏骨,竟然是第一次获得金像奖提名,但他最终击败谢君豪获奖,又创造了本届金像奖的动人时刻。
“这几十年,我这一辈子,只做过一份工作,就是电影人。它给了我所有东西,给了我家庭、工作、朋友。如果有第二世?我希望继续做电影人。”
但好在有敬老,也有迎新。
香港电影金像奖,终于又出了一位年轻的本土影后。
这几年的金像奖影后,要么是刘雅瑟这样的内地女演员,要么是郑秀文、惠英红这样的老牌女星。
实际上,也见证了港片影坛的青黄不接。
但这届,终于冒出了一位大热新人,余香凝。
本届金像影后,可以说是最无悬念的奖项。
歌后谢安琪入围已是鼓励,王丹妮演技仍不够力,连诗雅,钟雪莹表现相对自己是突破,拿影后不现实。
因此,已经接连拿下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香港网络影评人大奖的余香凝,其实早已将奖杯捧入怀中。
港片女星断代已久,文咏珊之后,终于又有一个能打的跑出来,实在是港片之幸。
看完三重“喜”,不得不直面现实,理一理本届金像奖折射出的三大港片颓相。
也就是本届金像奖的,三重“悲”。
第一重悲:文艺片撑起票房口碑,动作片消失无踪?
今年金像奖最佳电影的提名中,有五部重量级的电影,分别是《金手指》、《毒舌律师》、《年少日记》、《白日之下》、《命案》。
从结果上看,低成本文艺片一枝独秀。
不仅是口碑,更是票房。
五部影片中,凭双影帝吸引观众的《金手指》的内地票房是5.74亿,香港本土票房是4343万港元。《毒舌律师》内地票房不如《金手指》,但创了香港本土片破亿纪录。
《命案》的本土票房是1150万港元,内地未上映。
表面看,成绩还可以,但考虑到几部影片相对高昂的成本,接下来的两部影片,才是小兵立大功。
《白日之下》本土票房2228万港元,绝对是票房黑马,还在内地上映。
投资仅325万港《年少日记》收获2589万港元票房,是以小博大的典范。
表面看,《白日之下》《年少日记》等港片让香港电影迎来“小阳春”,在警匪动作类港片已经让观众审美疲劳之后,这批小成本港片给市场送来一阵新风。
这不是喜吗?
问题是,现实题材小成本影片的势强,正好折射出港产传统商业片的势弱。
2024年,中国香港票房前10只有一部本土片。
更糟糕的是港片在内地市场的表现。
《毒舌律师》,黄子华这张最大的王牌,始终在粤语地区最具号召力,内地票房不到两亿。
票房最好的《金手指》不到六亿。
相比之下,两年前的第四十届金像奖,重头影片中,《拆弹专家2》《怒火·重案》内地票房都破10亿,也有《浊水漂流》《手卷烟》《智齿》等文艺佳作。
当年的港片,其实开出了两条路:
一是如警匪,动作,罪案类型,代表着港片的核心竞争力:
哪怕被质疑没有新意,但在华语电影中尚无替代品。
二是小制作,视角向下看,回归香港本土人文记忆和底层群体。
也就是一手拍商业电影挣票房,一手拍文艺题材做探索,双管齐下。
而过去一年的情况却是:港片传统强项警匪片在内地市场全部折戟,集合三影帝的《扫毒3》票房惨败。
即使有小成本影片撑起一时的场面,港片未来,终究充满不确定性。
第二重悲:老年组团拿奖,新人艰难崛起,港片未来在哪
更大的危机,是港片老去。
去年金像奖,吴镇宇调侃了一把三封影帝的“普通市民”刘青云:
“香港电影之所以青黄不接,就是因为刘(青)云还在继续接戏。”
细细看一下本届金像奖的获奖名单,会发现一个让人心酸的现实:拿奖的,除了影后,还是“老人”。
六届影帝梁朝伟61岁,姜大卫76岁,洪金宝72岁,黄子华63岁,谢君豪60岁,林保怡58岁,林家栋56岁,古天乐53岁……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甚至四十、五十年前,已经活跃于大小银幕上。
吴镇宇说,港片青黄不接,是因为刘青云们还在演。但试问如果这帮老牌港星退居二线,港圈又哪有能撑得住场面的新人呢?
那样的话,恐怕港片就不是青黄不接,而是彻底扑街。
当然,一批有才华的新人正在涌现。
但我直说了吧,哪怕是本届影后,在内地有多少人认识?
本应该作为现如今香港电影中流砥柱的80后和90后人才断代,姜涛等新一代香港顶级偶像,内地观众根本不买账,香港电影当然还是靠曾经那帮老家伙撑着。
当然,没有接班人,对香港电影来说,还不是最可怕的。
因为下一重“悲”,很可能置香港电影于死地。
第三重悲:不是金像奖故步自封,圈地自嗨,而是港片已无力引领潮流
很多人说,近几年来,金像奖把自己弄成了香港本土电影“自娱自乐”的颁奖典礼。
没错,香港金像奖,一直是以鼓励港片为首要任务。
但说金像奖甘于自娱自乐,我不相信。
单看第42届金像奖,还不够,让我们把目光放远一点。
第二届金像奖,许鞍华大获全胜,刘德华获最佳新人提名,洪金宝拿下影帝。
第十二届,看这一年的最佳影片提名:《阮玲玉》、《武状元苏乞儿》、《黄飞鸿2》,最终张曼玉拿下影后,梁家辉击败星爷的《审死官》拿影帝,最佳男配是廖叔廖启智。
第二十二届呢,一部电影就够了,《无间道》。
刘伟强摘得最佳导演与最佳影片,梁朝伟、李心洁分获影帝、影后。
就问一句:谁会认为,彼时的港片金像奖,只是在自娱自乐?港片星光璀璨,早已横扫亚洲。
到了32届,颓势骤显。
最大的看点,只是大赢家《寒战》,梁家辉凭影片再夺影帝。
所以,金像奖逐渐保守,真的是金像奖的问题?还是所有的根源,其实都在于港片。
于港片而言,当年席卷整个华语圈是天时地利人和,在国际上引领潮流是时代潮流的选择。
但潮流终会结束。
当港片不再奢望去影响世界。只能选择回归本土。
香港金像奖亦然。
香港金像奖的影响力根本,从来是港片,而非金像奖如何运作。
就算金像奖像有些人说的,变成面向全华语地区的奖项,但港片势微之下,金像奖变阵就能大放光彩?
我反倒认为,金像奖回归了自己原来的区域性,斩断了那些不切实际的野心。反倒找到了初心。
港片立足香港。
香港金像奖立足港片。
都没错。错在时代变了。
可80、90年代的香港电影神话,本就是一个时代的意外。
浪奔,浪流,浪会过去。
原本不需要伤感。
一届金像奖也好,一代香港电影人的黄金时代也好,放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中,不过是沧海一瞬而已。
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热辣滚烫。
王晶说得好,没有香港电影,只有中国电影。
港片有拍摄成熟类型片的经验和水准,未来融入中国电影,不至于彻底消失。
这么说,好像不需要替港片悲哀。
但,对于真的港片迷而言,如果曾看过那一眼万年的,念念不忘的港片风韵,感受过那些令人流连的影像记忆。
眼看经历了黄金时代,衰退,北上,兼容等一系列波折之后,香港电影终究进退失路,靠着一堆60岁的老头子撑场面。
无论本届金像奖红毯多么花朵锦绣,一眼万年,那个曾风华绝代、令一代人一眼万年的港片女神,都终究是老去了。
叫我如何不想她?
标题:香港金像奖:梁朝伟六封影帝,新晋影后出炉,但香港电影还是输了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kongdiao/172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