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在12月20日举行的“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考古专家公布了多项考古成果。其中,考古工作者在北阳平遗址发现了重要遗物“瓦形器”,专家表示,新发现“瓦形器”为研究早期房屋建筑材料提供了新突破,或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瓦。
考古工作者在北阳平遗址发现的重要遗物“瓦形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北阳平遗址位于灵宝阳平镇北阳平村西,遗址南北长近2000米,东西宽300米至500米,现存面积72万平方米,其文化内涵主要为仰韶中期庙底沟类型文化遗存。该遗址是灵宝铸鼎原区域仰韶文化遗址群中面积最大的遗址,也是目前灵宝盆地发现面积最大的仰韶文化遗址之一。
2020年始,依托“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进程研究”项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北阳平遗址开展持续性考古发掘工作。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丁福林介绍,2023年,考古工作者在此共发现仰韶时期房址4座、陶窑6座、灰坑117座,壕沟1条,历史时期墓葬40座。
在聚落布局上,北阳平遗址被3条壕沟分为三段,北段(壕沟1以北)和中段(壕沟2以北)占据遗址的大部分,遗存内涵基本一致,为仰韶文化中期,南段(壕沟3以北)遗存年代可能较晚,延续到了仰韶晚期。
专家表示,3条壕沟很可能构成整个聚落的三重防御设施,但最南部壕沟解剖未完,年代以及所反映的聚落范围等也有待确定。
丁福林说,本次发掘为进一步了解这一时期房屋建造技术、功能,以及该聚落的文化内涵、聚落布局、社会分化等情况提供了新的材料。
在建造技术方面,考古人员首次在F15等3座中小型房址发现地面涂朱现象,涂朱房址最小者仅30平方米左右,涂朱层厚约1-3毫米,以赤铁矿粉为颜料。F15、F16室内地面上层均为灰白色料姜石粉层,坑洼不平,推测应是房内居住面二次整修加工过程未结束,废弃填土可见片麻岩等石块,成分与居住面内矿物碎屑一致,应是铺设居住面材料之一。
据介绍,北阳平遗址内仰韶文化房址在形制结构、营建方式、建筑材料等基本一致,结合周边西坡、白水下河等遗址,表明这一时期仰韶文化房址呈现出标准化、成熟化趋势。
此外,出土的“瓦形器”,其形制与后期陶瓦类似,器形较大,数量较多。考古人员拟观察出土位置、状态、功能等,如果能够确定其房顶建材用途,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瓦。丁福林称,若为陶瓦,则将其历史上提至仰韶中期。
编辑 唐峥
校对 吴兴发
标题:灵宝北阳平遗址出土“瓦形器”,疑似迄今最早的瓦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paobuji/65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