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电视剧《繁花》除了带火了黄河路,剧中多次出现的进贤路画面也让这条马路成为市民热议话题。进贤路是位于老卢湾的一条小马路,位于陕西南路和茂名南路之间,全长不过三百米左右。
记者今天上午前往进贤路拍摄,发现有一些市民和游客也来此地打卡。有来打卡的外地游客向记者询问剧版《繁花》中的夜东京在哪里,四位骑行的美女沿着进贤路骑了一个来回,稍做停留,一行人又匆匆骑行离去。
与最近黄河路的闹猛相比,工作日的进贤路显得相对静谧和安逸,这里的大多数小店和餐厅都是利用门面房营业,很接地气。走在马路边,抬头还能看到居民自家门口晾晒的衣服,有住在沿马路的居民开门收取快递,也有老人坐在店门口晒太阳。中午11点,各家餐厅开门迎客,记者走进餐厅就有服务员走上来询问:“侬要吃点啥?”
对于许多90后和00后,还有许多新上海人来说,进贤路无疑是陌生的。而在三十年前,这里曾经也是上海非常有特色的一条美食街,不少餐厅以改良本帮菜出名。
前不久,上海市摄影家协会推送了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著名摄影家雍和拍摄的的一组影像作品,其中有不少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拍摄的,也有一部分是在2000年之后拍摄的,其中有一张是拍摄于2002年的进贤路“西泉浴室”,向我们展示了二十多年前这条马路的风貌。
2002年,进贤路“西泉浴室” 雍和拍摄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邀请到两位老上海,回忆当年他们在进贤路去过的餐厅、浴室以及熟悉的人物故事。
上海音像资料馆
弄堂口的姐妹花在进贤路开面馆
分享嘉宾:葛明铭 国家一级文学编辑、故事家、曲艺家
小说《繁花》中写到两位女性开的两爿饭店,一爿是李李开的至真园,一爿是玲子开的夜东京。电视剧一播,黄河路上的人流比黄河还要汹涌澎湃。到进贤路去寻访夜东京的朋友也是交交关关(沪语:许多)。其实说明多数观众还是没有搞清爽(沪语:分清楚)真实生活和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我倒想起50年前认识的两姐妹,伊拉身上倒有几分玲子的影子。
电视剧《繁花》剧照,马伊琍饰演夜东京老板娘玲子
两姐妹住在方斜路一条弄堂口,离“红房子”医院勿到200米,两姐妹的爷(沪语:父亲)是做裁缝的,在弄堂口搭了一间房,又是作坊又是住家。姐妹俩从小看裁布缝衣,耳濡目染,心灵手巧,也帮着做生活(沪语:工作,干活)。姐妹俩长得伶俐清秀,人称方斜路上的姐妹花。
1974年,我跟小说《繁花》中的阿宝一样,在街道生产组上班,每个月拿17元8角,也经常被借到街道文化站去演节目,有一天文化站戴站长决定要排练民族舞剧《小刀会》中的一折弓舞,向国庆25周年献礼。要五男五女扮演小刀会战士,平时阿拉这些“混腔势”(工作或做事情蒙混)朋友,演演对口词、三句半,唱唱大合唱、小组唱还能滥竽充数,但是要上台跳舞,又是名剧《小刀会》,这个腔势不好混,至少要有几个真会跳舞的,那么真会跳的人有吗?有人讲,方斜路上姐妹花好象曾经是市九中学文艺小分队的,看到过她们跳《草原英雄小姐妹》。
戴站长亲自出马,到弄堂口裁缝铺去请姐妹花出山,两姐妹一开始勿肯参加;戴站长去了三趟,三顾裁缝铺,三请姐妹花,最后才成功。后来一排练,一看姐妹花的舞步手势,一招一式非常专业。有了台柱子,阿拉迭些小白跑跑龙套,“弓舞”倒也像模像样的上演了,轰动南市区,其中姐妹花功不可没。
后来我上了大学,当了老师,又考进电台,从此就不知道姐妹花的讯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我太太到陕西南路市计划生育协会上班,办公大楼贴对进贤路。有一天她回家说:“进贤路口新开一家小面馆,叫兰心,我去吃排骨面,看到熟人了,侬晓得是啥人伐?两个老板娘就是跟侬一道跳过“弓舞”的方斜路上的姐妹花。”
我听了蛮开心,当年的小姑娘,终于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赶上经商大潮,自立自强,开店当老板了,心里想有空一定去去吃碗面,但是因为忙,也就一直无没去。到了上世纪90年代,我太太回来说:“姐妹花现在弄大了,面馆改成饭店了,楼上楼下侪是伊拉(沪语:她们)的了,阿拉同事去吃过了,葱烤排骨是伊拉招牌菜,味道赞的!”
现在看《繁花》,大家都热衷于寻原址,寻原型。这对当年和我一道跳过“弓舞”,后来从弄堂口走到进贤路开面馆、开饭店的姐妹花,她们不正是演绎了普通人在改革开放时代的故事吗?她们不就是大家正在寻找的剧中人物原型吗?
进贤路上的改良本帮菜
分享嘉宾:范基农 海派人士、西洋古玩收藏家
进贤路不长,很幽静,路两边开了不少小店。有服饰小店,烟杂店等。路中段面对面还有两家古董店,一家叫老上海,对面一家叫老周。
下午时分,靠北那家的老板总是坐在店靠门口的椅子上抽着雪茄,样子很是清闲。这家古董店隔壁便是一家叫CITIZEN的咖啡酒吧,记得门牌号是进贤路222号,CITIZEN英文译过来是当年在沪上蛮出名的一个日产手表品牌西铁城。我总喜午饭后早点去这家咖店,为的是去二楼那个平台占位,孵孵太阳,喝喝咖啡,很是惬意,可惜店早已关了,现变成了一家饭店。
进贤路上最多的小店便是吃改良本帮菜的饭店。我去的最多的小餐馆便是兰心,兰心的本帮特色菜有干烧鲳鱼,红烧肉,油爆虾等,我常会与朋友一起去吃一顿。每年来沪参加展览,我的法国朋友总会去兰心吃夜饭,吃后都啧啧称赞,尤其是老外,吃到盆底朝天。
兰心真的是小,进门没几桌,不接受预订,所以每天下午4点刚过,就有人坐在门外凳子上等着下午5点开门。记得我刚去该店时,准备夜里4个朋友聚餐,派我去抢位子,我早早排队去占位,可中年上海男老板,用一副严肃的脸色对我说:“这里不可以抢位子的,人到齐了才可点菜。”后来才知,这家店确实生意好,当年就是明星来吃饭也要等位的。再后来,因经常去,老板总算有了笑脸。
进贤路近茂名南路有几家面馆,如心乐面馆的大肠面及其他品种,浇头现炒,光顾者也不少。
进贤路南侧还有一家西餐馆叫天鹅申阁西菜社,不少人认为与原淮海路上的老牌天鹅阁西餐馆是一回事,其实两家店无任何“血缘关系”,不过店里的老上海炸猪排、罗宋汤、核桃冰糕、鸡丝焗面、法式蜗牛等改良西餐,很适合上海人口味,我经常光顾。
记得进贤路有一条弄堂进入,房子很差,还搭了不少违章建筑。但里面竟有一件“宝贝”,就是老底子最早的一种电线杆,也许在弄堂深处才得以保留下来,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我曾在进贤路浴室汏浴
分享嘉宾:范基农 海派人士、西洋古玩收藏家
现在的进贤路一头止于陕西南路,一头止于茂名南路,但老底子从茂名南路向东是还有一段的,那里还有一家西泉浴室,当时也蛮有名。据资料记载,浴室门口有一副木雕对联,上联:“进门皆是清洁客”;下联:“出门并无龌龊人”,很是有趣。
在老底子的上海,浴室俗称混堂,汏浴也是一种文化。我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离进贤路仅隔一条横马路,当时我就住在石门一路威海卫路与延安中路中段,离家最近的浴室便是西泉浴室,从家走过来一刻钟便达,所以从我会走路起至小学,父亲经常会带我去西泉浴室汏浴。
记得小时候,吃罢夜饭,父亲带我从石门一路走到瑞金剧场,再从延安中路走到斜对面的一条弄堂,穿过弄堂左拐便是西泉浴室。一进门有个柜台,付了钱,一人会给一个竹牌子,上面烫了“西泉浴室”的字样。进入休息大厅,服务员师傅把我们脱下的衣服用一个长长的丫叉头,在你躺着的椅子上方高高挂起,防止客人拿错,真是绝了。随后进入大浴,记得有二个池,一大一小,先淋浴洗一下身子,再进入大池泡澡。刚进入水中,总觉水温有点烫,用毛巾浸了热水在身上淋一下湿湿身子适应一下,再慢慢入池,不一会就适应了。早上开门去,池子里水较清,到了夜里泡的人多,水就有些混了。泡了半小时,进来时的冷一扫而光,顿时热血沸腾,这也许就是泡“混堂”与淋浴的区别所在,那实实在在是种“水包皮”的享受。
在大池里泡好,或去擦背,或去淋浴。洗毕,进入休息厅时,师傅会从一个有二格(一格放白毛巾,一格放蓝白或红白相间的414牌毛巾,一块擦脸与上身,一块擦下身及脚)铝盖的箱子里拿出滚烫的热毛巾递给你。客人拿过来擦干身子,盖上大浴巾躺平休息。
中间,服务员师傅会再给你一次热毛巾擦脸。休息时有免费开水喝,也有玻璃瓶的正广和盐汽水或桔子水,不过这是要收费的,休息时你也可付费让师傅给你扦脚。扦脚师傅、擦背师傅及浴室所有服务员几乎都讲着清一色的苏北话。
此时,你可闭上眼晴静静休息一小时或更久,美美地睡上一觉,一般也不会赶你走,但客人多时,师傅会从远处又一次扔给你热毛巾,这是在“豁翎子”给你:可以走了!
擦完脸,师傅又用丫叉头把你衣服从头顶上叉下来放躺椅上,你穿好衣,泡澡便完成了。现在,西泉浴室已不复存在,这里造起了高层,去混堂汏浴成了一种忘不了的回忆。
各位观众朋友,
侬去过进贤路伐?
侬对于进贤路还有印象伐?
新闻晨报·周到APP 记者 严山山
图片| 严山山 拍摄、插图 By罗志华
来源: 新闻晨报
标题:《繁花》带热一座城!进贤路也成热门打卡地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paobuji/95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