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11月17日,以“创新 协同 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3中国智能交通大会在福建厦门开幕。大会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今年大会进行了全新升级,设有第十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2023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展览会、2023首届中国智能交通创新挑战赛三大主题活动,呈现出会、展、赛三位一体的活动格局。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向大会发来贺信。万钢指出,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交通工具装备、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换代,大数据成为交通创新发展的基础要素,车联网正在重新定义人们的出行方式,车能互动、车路融合、车云协同勾画出新型交通体系的发展图景。

万钢表示,激发智能交通创新体系的效能,就必须创新车-能-路-云多元互动的演进理论和体制机制。过去15年的发展,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以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发展思路,广泛联结各类创新主体,推动政产学研交流、互动,以“可信的创新伙伴关系”共建赢得了业界的广泛尊重,成为国家智能交通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在开幕式欢迎辞中表示,在数字中国重要战略部署下,应不断进行核心技术攻关,促进各领域信息互联互通,充分释放智能交通在产业协同方面的潜力,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转型。

科技部原副部长,季华实验室主任、理事长曹健林作大会致辞,他认为,从总量和复杂性来讲,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工作任务极具重要性,未来要加强密切组织工作,促进各方科技合作,让我国高新技术走向世界,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二级巡视员付光琼表示,智能交通发展前景广阔,要抓住我国交通运输应用场景丰富、市场规模巨大、创新氛围浓厚的优势,开展深入研究,建立需求快速响应成果及时转化机制,树立应用牵引的理念,努力为世界打造智能交通的中国方案。

工信部高新司二级巡视员王力提出,应大力支持智能交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原材料技术与交通运输系统的融合创新;大力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突破技术瓶颈,服务创新成果转移转化。

厦门市副市长庄荣良表示,长期以来,厦门市重视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同时推动公共资源和应用场景开放,成为了交通强国的试点城市。未来将继续推动厦门市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

欧洲智能交通协会首席执行官Joost Vantomme、日本智能交通协会专务理事山本昭雄、ITS澳大利亚首席执行官Susan Harris、IEEE ITS协会主席Dr.Ljubo Vlacic以线上方式为大会致辞。

高层论坛邀请多位重量级主旨报告嘉宾,共同研讨智能交通发展新趋势,分享智能交通科技新成果。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黄卫院士发表了题为《拥抱数智技术 推动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他认为,数智技术推动形成集网联化、智能化、协同化为一体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将进一步推动整个交通系统向自主式交通发展,实现交通智慧化联动驱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原总工程师郑健就《站城融合 协同创新 推动高铁客站交通枢纽高质量发展》做了报告,他强调,创新型站城融合设计方法将有效解决站城空间割裂、城市功能缺失、环境场所单调、空间利用率低等设计难题,有助于提升枢纽整体质量与效率、释放城市发展活力、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项目主任王之中发表了题为《需求牵引 顶层设计 组织推进:智能交通发展及规划》的报告,他指出,为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增设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交通与运载工程学科的发展带来外部“原动力”,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大会高层论坛还举行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空中交通智能化专委会成立仪式、2023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并揭晓了“2023中国智能交通年度人物”。

2023首届中国智能交通创新挑战赛是大会重要活动之一,大赛围绕智能交通行业热点技术联合北京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子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汽智联技术有限公司,设置复杂环境条件下轨道交通线路场景语义分割、铁路车站嘈杂环境下多方言语音识别、基于ADS-B的飞行流量预测算法、智能网联汽车网络与数据安全四大赛题,在开幕式当天举行颁奖典礼,智能交通创新挑战赛优秀作品也将于大会期间进行展示和研讨交流。

2023智能交通科技创新展览会由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厦门会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邀请我国城市交通、公路、轨道、民航、水运等重点领域龙头企业、科创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众多机构,集中展出智能交通前沿领域科技成果、技术和产品。(记者 战钊)

来源: 光明网

标题:激发智能交通创新效能!2023中国智能交通大会在厦门开幕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ranqizao/4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