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裂缝”上搭起的这座桥 将是世界第一高

贵州有“世界桥梁博物馆”之称。由于独特的自然地貌,贵州是世界上特大峡谷桥分布最密集、数量最多的地区。

目前,世界前100座桥梁中,有一半在贵州。“五一”期间,在建的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仍在加紧施工。

大桥建在被称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之上,全长2890米,主跨1420米,桥面与水面垂直高度达625米,相当于200多层楼。建成后,驾车横穿峡谷的时间将从两个小时缩短至两分钟。目前,大桥正在进行主缆架设工作。

凌晨2点,花江大峡谷的风力渐趋稳定,此时正是吴朝明和同事们调整索股最合适的时间。悬索桥几乎所有的承重都要依靠两根主缆,花江峡谷大桥上下游两根主缆分别由217根索股组成,吴朝明和同事们正在调整的是第7根索股。

吴朝明表示,调整这根索股需要参考基准索,即主缆第一根索股的位置。索股与基准索的相对高差,和指令的误差在-5到+10毫米内,调索才算完成。调索的工序并不复杂,但条件非常苛刻,只有在风和夜间温度都稳定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但是峡谷地质构造复杂,风力、湿度、温度变化莫测,极大地增加了吴朝明和同事们调索的难度。

吴朝明回忆起上个月调整基准索时的艰难经历。因为其余216根索股的架设都要以基准索来做参考,因此基准索的定位是否精确非常关键。

贵州桥梁集团第三分公司总工程师 吴朝明:1420米的大桥跨径的容许垂度误差在71毫米。还有上下游两根基准线,相对高差不能超过1厘米,就是人指甲的一半。

即使调整到误差范围内,隔一小时后还需要继续观测数据,一天一共需要观测6组。连续观测3天,18组数据都没有波动,才能开始架设第二根索股。为了调好左右两条主缆的基准索,吴朝明和同事们足足花了14天。

每天,与捉摸不定的风打交道,是吴朝明和同事们的日常。如何保障施工团队的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猫道”是悬索桥施工时,架设在主缆之下、平行于主缆的线形临时施工便道。当初建设“猫道”时,为了增强它的抗风能力,吴朝明他们绞尽脑汁想了不少招,最终决定加大“猫道”承重绳和提高横向通道刚度,上下游两边的“猫道”通过这个通道连接为整体,形成一个空间网状结构,“猫道”整体也就变得更加稳定了。然而,施工的前提是得了解这里风场的情况。于是,“捕风”就成了吴朝明团队当时的首要攻坚任务。

根据多年的造桥经验,他们创新性地在桥梁建设中引入了多普勒激光雷达,专门用于观测风场,可以24小时自动收集数据,为施工提供精准的气象参考。

吴朝明表示,等到大桥成型后,这个观测风场的设备还会被迁移到桥上,监测风来时桥的摆动情况,及时掌握桥的健康状况。

花江峡谷大桥,2022年开始施工,预计将于2025年建成。在这里,吴朝明年复一年与险峻山川抗衡,源于他从小对“通路”的梦想。

贵州桥梁集团第三分公司总工程师 吴朝明:我记得当时走路去参加小升初的考试,要走差不多两个小时才能到考场。初中到高中又要到县城去考试,四十多公里,起码坐车要四五个小时。

吴朝明,出生在贵州铜仁一个小山村,从小立志要给家乡修路,并成为当时村里屈指可数的大学生。毕业后,他就一直在家乡贵州修建大桥和高速公路。吴朝明说,现在家乡早已通上了公路。而在从业近19年里,他已经参与了8条高速路的建设,修建了近40座桥梁。建设的是桥,锻炼的是技术。在这几年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中,吴朝明参与的发明专利已经有近10项,有的让施工更安全,有的让材料更环保,还有一些造桥施工中首创的技术。他说,有项目的时候,只有人在工地心里才踏实,一点点见证着大桥向625米的高度生长。

贵州桥梁集团第三分公司总工程师 吴朝明:看到它长大了,就像小孩一样。塔柱施工差不多要用一年左右,每天长的幅度只有60厘米,现在看到200多米很高,实际上是在施工过程中一天天慢慢长起来的。

望着眼前已经初现雏形的花江峡谷大桥,吴朝明的眼里充满期待。建成后,这座大桥将成为家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贵州桥梁集团第三分公司总工程师 吴朝明:我们的项目团队用智慧和汗水,托起一座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这座桥梁像一座新的高峰,见证着我们造桥技术的“高精尖”。攀登永无止境,未来我们将继续一路挑战,一路超越,让更多的桥梁问鼎“世界级”。

标题:在“地球裂缝”上搭起的这座桥 将是世界第一高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xiaodugui/186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