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驯鹿出圈背后真实的鄂伦春族:上一个让他们出山的真是乾隆?头戴的是鹿角帽?

最近接住“泼天富贵”的哈尔滨多次出圈,网友调侃就差把东北虎牵到中央大街和游客握手了。在一波又一波的热搜中,“尔滨”掏出的压箱底的东西让不少本地人都大呼开眼。其中,请来鄂伦春人在中央大街牵驯鹿就是热度很高的一项做法。关于鄂伦春这个“神秘”的民族,网上还流传着一些故事,这些说法都是真的吗?

问题1

上一个让鄂伦春族走出深山的真的是乾隆吗?

当哈尔滨将鄂伦春族人请到中央大街后,网上关于鄂伦春族的故事还不少。其中比较知名的一项是:上次让他们出山的还是大清乾隆皇帝。

事实真是如此吗?这段历史是存在的,1732年(清雍正十年),257名鄂伦春士兵同索伦、达斡尔等族兵丁共计3000人编为八旗,驻防呼伦贝尔。鄂伦春人还参加了平定准噶尔部分裂叛乱的战斗。

此后,鄂伦春人在面对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捍卫家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的残酷统治激起了鄂伦春人的强烈反抗。特别是王明贵、陈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抗联进入大、小兴安岭地区后,向鄂伦春人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使鄂伦春族的抗日斗争从自发到自觉,从个别零散到有组织有纪律。鄂伦春人民支援和帮助抗日联军,参加抗联队伍,积极投身到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

在其中还涌现出英雄人物,一对父子就是其中之一。1936年,日本侵略者节节逼近,抗联斗争更加艰险。李保格利妥善安排好儿媳和孙儿,毅然与儿子李桂下布同时加入了抗联第三军。一次战斗中,李保格利奋不顾身冲上前去,背起受伤的司令就跑。可惜没跑多远,不幸被敌人的机枪射中,壮烈牺牲,时年53岁。李保格利牺牲后,其子李桂下布掩埋了父亲的遗体,强忍着悲痛,满怀着仇恨,更加英勇地投入到了抗敌的战斗之中。1937年11月,他随三军一师在通河县沿着松花江冰冻的江面截击日本侵略军的军用爬犁时,头部中弹,不幸牺牲,年仅26岁。

1981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东北抗日烈士传》第三辑,以《鄂伦春族战士大李和小李》为题,为李保格利和李桂下布父子立传,来纪念和缅怀他们为抗日救国,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的壮举。

问题2

鄂伦春族头上戴的鹿角帽吗?

鄂伦春人头上戴的帽子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兴趣,还有网友去搜索了同款。他们头上戴的真是鹿角帽吗?其实,这不是鹿角帽,而是狍头帽。对,就是“傻狍子”制作而成的帽子,鄂伦春语叫“密塔哈“。鄂伦春族百姓每逢重大节日、庆典才会穿戴这样的服饰以示庄重。

早前,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内蒙古代表团全团会议上,一名头戴“小鹿”样式帽子的全国人大代表出圈。这位代表是鄂伦春族,戴的“小鹿头”其实是狍头帽。狍头帽是用整个狍子的头颅,去掉骨肉后,保留狍头上的毛、角、耳朵、鼻子和口,精心鞣制而成,与狍子的头一模一样。

但随着狍子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现在鄂伦春族已不再捕猎狍子。因此,这种帽子如今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鄂伦春族百姓选择狍头作为伪装皮帽,他们持枪趴在灌木丛和草丛里,宛如一只狍子,以诱引猛兽前来,这样来完成狩猎。

问题3:鄂伦春族真生活在深山老林?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

网友好奇,鄂伦春族就生活在深山老林里。事实真是如此吗?用一位鄂伦春族网友的话来说“我们都已经下山70年了。”

1953年,鄂伦春族人走出大山开始定居生活。70年过去了,这些曾长期以狩猎为生、衣皮食肉,桦皮为屋的“猎民”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千年一跃,鄂伦春人开启了新生活。走出深山,鄂伦春人却没有离开大森林,“兴安猎神”变成大兴安岭“守护者”,他们像爱惜生命一样爱护大自然。

他们的居住环境如何?据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族乡党委书记吴庆勇2023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当地146户鄂伦春族人都住进了政府集中统一建设的有上下水、集体供暖的民居。

大兴安岭地委统战部副部长赵全超去年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大兴安岭地区鄂伦春族聚居村已全部建成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100%,鄂伦春族村民住房砖瓦化率达100%。鄂伦春族聚居村实现通水、通电、通讯、通有线电视,村村设有文化室、卫生室。

上游新闻综合鄂伦春自治旗人民政府官网、黑河日报、内蒙古文化和旅游厅、红星新闻、中新网、新华社等

标题:牵驯鹿出圈背后真实的鄂伦春族:上一个让他们出山的真是乾隆?头戴的是鹿角帽?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xiwanji/81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