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机遇or挑战|AI应用将迎“爆发元年”,人类会被大规模“抢饭碗”吗?

回顾2023年,从年初火到年尾的AI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关键词。从微软、OpenAI、英伟达到各大传统互联网巨头,都争相抢夺先机想要站上潮头。展望2024年,AI必将更加深刻地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对普通人来说,我们既可以期待应用层产品的落地让生活更加便利,也应该更加谨慎地审视自己的职业道路应该怎样与AI共同成长;对企业家和创业者来说,如果能在这个庞大的赛道里精确找到自己的定位,就能掌握开启下一个时代的钥匙;而到国家和政府的层面,一方面要在激烈的全球AI竞赛上拿出有效的顶层设计,支撑本国AI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必须全球合作,将AI对人类生存的威胁降到最低。

AI时代的浪花正向我们扑面打来,又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对此我们走访了业内顶尖的研究员和来自最高学府的学者,为读者答疑解惑。

资料图 图据IC photo

展望未来:

多模态成趋势,AI语音助手将成主流应用

头豹研究院AI行业首席分析师袁栩聪认为,2024年AI应用产品将迎来爆发性的“黄金一年”,随着底层的通用大模型能力越来越强,具体应用产品将跃迁至更高的发展水平,为用户提供更为贴心、智能化的服务体验,从而大幅优化用户满意度。

其实在2023年,AI应用产品就不乏振奋投资者信心的案例。以Midjourney为代表的多款3D生成工具在一年内实现了超过1000万美元的利润,并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市场估值。展望未来,袁栩聪预计,各类AI工具很快将实现语音交互,用户会习惯用AI语音助手来辅助完成工作。依托多模态AI大模型的发展,各类AI工具处理视频和图像的能力将得到大幅增长,AI在市场研究、广告创意、影像处理等具体任务上将体现出强大的效率,足以吸引在这些专业领域有需求的客户为之付费。

AI语音助手或将成为主流应用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副院长杜晓梦表示,随着多模态AI大模型的发展,2024年可能会成为AI视频处理的爆发元年。杜晓梦梳理历史总结道,从20世纪中叶起,自从有了人工智能学派,自然语言处理就是人工智能的核心领域。由于人类的语言语法结构、段落篇章,逻辑性较强,对于AI来说,首先从模仿人类语言开始学习人类行为是一种非常自然的思路。下一步,随着AI大模型的能力取得突破,目标自然就是要攻克图片、音频、影像等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

应对挑战:

竞赛已打响,发展与安全需平衡

“AI全球竞争已经开始,先行者将获得回报”,这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一番振聋发聩的发言。明眼人都能看清,这场全球竞赛的“发令枪”已经打响,各主要经济体都在努力,争取抢占先机。

袁栩聪认为,目前的AI产业格局里美国和中国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欧盟、日本和韩国则相对处于追赶阶段。袁栩聪还对比了各国的发展思路:美国强调以“协作”为核心,倡导政府与工业界、学术界、国际伙伴和盟友等多方合作,以促进人工智能的技术革新;中国则采取稳重而进取的策略,目标是先追平全球AI顶尖水平。中国政府引导全面推进的竞争战略,增加研发投入、培养人才、推进产业化,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欧盟则聚焦于AI的伦理约束,将其文化和价值观置于核心,致力于成为开发和部署前沿、合伦理性及安全AI的全球领导者。与美国的技术导向不同,欧盟更加关注AI的伦理和社会责任边界,力图在全球范围内输出欧盟的价值观。

资料图 图据图虫创意

在向前高速发展的同时,AI肯定也会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袁栩聪指出,AI领域的伦理和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和机密数据的隐私保护,涉及个人隐私、企业秘密及国家安全信息的潜在风险;二是道德伦理问题,特别是与非人道或不道德内容的生成相关。

对于AI风险的监管,杜晓梦认为法律滞后于技术发展的现实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吸取欧洲互联网监管的教训,对AI的监管必须采取适度原则,不能因为“管得过死”扼杀了经济创新的活力。袁栩聪对比了中、美、欧各自的监管思路,认为相较于以发展优先的美国和处处争夺AI监管话语权的欧洲,中国采取的是发展与安全并重的平衡策略,反映了其综合治理的思维方式。

把握机遇:

沉淀技术,“小而美”公司也能迎来商机

AI大模型无疑是在互联网之后的下一个重大时代机遇。预计到2030年,AI将为全球经济贡献超过30万亿美元的增值。大模型正在深刻变革传统的生产方式,提高效率,并极大地激发人类创造力。中国对此也有准备:自《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以来,中国明确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路线、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

AI将改变人类的思维方式

毋庸置疑的是,放眼全球OpenAI维持着显著的领先地位,尤其是预计将在2024年发布GPT-5,短期内它很可能保持全球最强模型的称号。不过袁栩聪指出,在中国,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从未放弃追赶,百度、商汤和讯飞星火三家企业的大模型表现也非常出色。它们在投资规模、战略布局和性能表现上展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力。比如,百度和商汤在大模型业务线上的投资都超过了10亿,商汤的大模型团队在2024年升至核心战略层级。这三个模型在知识深度、生成能力、逻辑推理和安全控制方面都表现出超越GPT-3.5、接近GPT-4的水平。尽管OpenAI当前领先,但袁栩聪对这三家企业的潜力保持乐观,他们有望成为未来中国大模型市场竞争的领军者。

杜晓梦指出,除了通用大模型以外,在垂直的专业领域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化机会。据她所知,国内已经有很多“小而美”的企业正在沉淀技术,力争做出能够盈利和真正服务用户需求的AI工具。

普通人怎么办?

不恐慌、不害怕,积极拥抱AI技术

在为人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AI的发展也会带来结构性失业等阵痛和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的一份报告甚至预测,AI将取代全球现有40%的岗位,部分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可能高达60%。

对于技术进步的洪流,杜晓梦认为作为普通人首先要做到不恐慌、不害怕。纵观历史,科技进步是一直在发生的事情,而拒绝接受事实的人,更有可能被淘汰。

AI将改变工作场景

杜晓梦指出,面对AI带来的失业风险,个人不需要太过悲观,因为对于优秀的人来讲,AI更多地成为帮助其提升效率的利器,而非取代岗位的竞争对手。举例来讲,一个10位设计师组成的工作室完全可能因为AI的效率提升了5倍,使得该工作室接单量和销售额增长5倍,而非简单地从10个人里裁员8人维持原来的工作量。“我认为这种取代的效应,可能更多地发生在公司与公司之间,而不是劳动者个人之间。”

具体而言,杜晓梦预测,简单的信息搜索和加工工作将最先被AI取代,反而类似管道疏通等蓝领工作“非常安全”。此外,还有一些工作是不容易被AI取代的,比如需要为人类提供情感安慰的工作(护士、心理咨询师等),需要判断人性和做出复杂决策的工作(经理、企业高管等)。

杜晓梦表示,技能单一而且缺乏学习能力或意愿的人,应该担心AI取代饭碗的问题。人们应该与AI共同成长,将AI技术融入到自己的职业能力建设当中。尤其对于年轻人而言,应该将职业规划的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多想想自己在3-5年之后能达到怎样的高度。

红星新闻记者 郑直

编辑 郭宇 责编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标题:2024·机遇or挑战|AI应用将迎“爆发元年”,人类会被大规模“抢饭碗”吗?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xiyiji/10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