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10月17日电 (记者李禾)17日,《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全球碳中和行动已经从目标设置迈向执行阶段。”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党委书记、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中心主任王灿在发布会上表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已有151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目标,其中120个国家以法律或政策文件形式确立了目标的法律地位,86个国家提出了详细的碳中和路线图。
据介绍,为系统盘点全球碳中和行动进展,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环境学院联合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和机构研究人员,共同编写了报告。
“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说,为保障“双碳”目标实现,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在能源、工业、交通等主要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健全绿色低碳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绿色氢能及CCU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新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进产学研融合和低碳技术落地转化,推动各类产业绿色转型。
杜祥琬说,在推进碳中和的过程中,中国的努力不仅关乎自身发展,也将对全球气候治理和碳中和进程产生深远影响。比如,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风能、太阳能及储能技术开发和应用,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也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达3870吉瓦,占全球电力总装机的43%左右。中国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的40%、占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和绿氢产能的50%—65%。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表示,报告有助于理解各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中和道路”。
“不同于诸多发达国家先解决环境污染再应对气候变化的路径,中国强调要把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主抓手。”王金南说,减污与降碳协同推进的依据,在于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同过程”的特点。因此,通过在政策层面上打破传统的单一治理思维,能更好地实现环境质量综合提升和碳排放的有效降低。
近年来,我国通过实施工业提标改造、能源清洁化等措施,减污降碳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13—2023年期间,我国GDP总量增长78%、能源消费量增加37%,同时,实现全国PM2.5(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54%、重度及以上的污染天数减少了82%。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教授说,推进碳中和将带来产业重构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希望通过报告发布,为各方推动碳中和,弥合目标和行动之间的差距提供帮助。
标题:《2024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发布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paobuji/32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