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闻联播
“磨剪子嘞,戗菜刀”,这一声吆喝,瞬间唤醒很多人的温情记忆。
从磨剪子、戗菜刀,到修鞋、配钥匙,居家过日子,哪能离得了“缝缝补补”?如今,在很多城市的小区附近,都能看见这样的“小修小补”摊点。
去年2月16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让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让适老化服务、休闲娱乐等设施更加丰富,使居民生活消费更便利。
一年多来,我们看到,“小修小补”正规范有序回归百姓生活圈。居民有需求,店铺添商机。对于居民来说,修鞋、配钥匙、修自行车、维修小家电都是小“修补”,但属于刚需。在家门口设置小摊点,无疑带给居民更多便利。
如今,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无疑值得期待。
如何理解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即以城市小区为中心,居民出门步行15分钟内,就能享受到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等。正如有人所称,15分钟不只是“时间尺度”,更是社区生活的“幸福刻度”。
去年7月,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如何全面铺开?结合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文可知,引导商业资源下沉社区,重点发展“一店一早”(便利店、早餐店)、补齐“一菜一修”(菜市场、小修小补)、服务“一老一小”(养老、托育)。
“近”享便利,“圈”来舒适。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具有多重意义。比如,通过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可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创新社区消费场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再比如,可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
小“修补”,大民生。“小修小补”回归,还能助力相关群体解决就业、实现增收。有修鞋摊主接受采访时说,“原来摆摊,风吹日晒雨淋,搬来搬去很麻烦。现在,政府无偿给我们提供固定摊位经营,前面是开放式的摊位,后面的柜子用来摆放物品,还在租金、税费上给予减免,每天都有收入能贴补家用。”
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让更多“小修小补”回归,值得叫好,还需做好配套工作。
相关部门强调“规范有序回归”,意味着这种回归不是无序的,而是建在规范有序的基础之上。据报道,上海的做法是,给“小修小补”上“集体户口”。相关部门明确提出“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探索实施社区服务个体工商户集中登记模式”。
“每个个体工商户就好比是一个细胞,只有这些细胞健康运行,我们整个经济发展才能生机勃勃。”为个体工商户办理“集体户口”,并提供相应的服务,不仅让“小修小补”摊点更有归属感,也能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市场活力。
“小修小补”摊点回归不是终点,按照相关部门的部署,“缺什么、补什么”,一圈一策,各地可以因地制宜,不断补齐便民服务设施短板,继续优化生活基本保障类业态,让居民更有获得感。
比如,按照部署,除了“小修小补”,还包括“一店一早”(便利店、早餐店)等。诸如养老、托育也是居民刚需,在这些方面也要补齐短板。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小修小补”等便民服务的回归,不仅带来了烟火气,更让城市回归了本义。当生活圈越发便利,“圈内”服务不断加码,居民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让居民足不出“圈”就能获得有滋味的生活,这样的生活值得期待,这样的城市充满魅力。
标题:“缺什么、补什么”,这个“圈”有烟火气!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zixun/355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