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成都的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资料图
新华社2月13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20个中央一号文件。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九大部分,包括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颇具看点。例如,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将建设“农业强国”作为重点任务提出、继续强调粮食安全重要性、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等问题,同时,还提到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开展天价彩礼专项治理等多年来社会关心的内容。
“我们国家农村各地的地理条件、农业基础、文化习俗差别很大,各地要因地制宜,找出符合当地发展特色的农业发展方向。”2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关键词一:建设农业强国
不一味模仿其他农业强国 各地要因地制宜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相关内容,当天也通过新华社发布。唐仁健表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有强大农业作支撑,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不受制于人。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解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先后四次提到“农业强国”。在文件的一开始,提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在文件的最后,还提出“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同时“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迅速补齐现代化建设短板,而且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分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表示,提出“农业强国”建设也有对国际环境的考量,近年来,国际形势非常不稳定。“以往我国是农业大国,总量很大,但很多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质种质资源都被国外掌握,面临‘卡脖子’的风险,未来我国农业生产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必须建设农业强国,补齐农业生产的各方面短板。”
汪三贵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建设农业强国的一个重要前提是“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他认为,和美国、以色列这种农业强国相比,中国未来的农业强国发展路径肯定是不一样的。以美国为例,它的土地面积很大,基础条件、机械化程度都是要好很多的,以家庭农场为主。而我国的农业发展长期是以小农为主,从小农型农业转化成现代化农业,并建设农业强国,发展路径肯定不能完全模仿其他国家。因此在借鉴别国的基础上,肯定要走出自己的道路来。
“我们国家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农业基础条件差别很大,各地要因地制宜,找出符合当地发展特色的农业发展方向。”汪三贵举例说,像东北等地土地开阔,适合农机机械化作业,那就可以发展粮食作物;而像一些山区,更适合发展一些附加值高的农产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
关键词二:粮食安全
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 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粮食安全是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又一个“热词”。文件中提出,2023年要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而据国新办2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
红星新闻记者看到,在文件的第一大部分“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中,就反复提到确保粮食安全,强调“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推动出台粮食安全保障法”。2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则提到,要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重点领域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
此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对大豆特别关注,提出要加力扩大大豆油料、并加快培育高产高油大豆等。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曾多次提到过大豆。“我国现在面临的一个粮食问题就是大豆长期大量依赖进口,自给率有一些低了,而大豆又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作物,所以还是需要保持一定量的种植量,这也是把粮食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个体现。”汪三贵这样评价。
关键词三:增收致富
让脱贫农民有“造血能力”
2月14日召开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说,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2万元大台阶,达到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分别比国内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和2.3个百分点。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巩固拓宽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也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中的内容,也为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指明了部分方向。
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还提到,要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加快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步伐。此外,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力争提高到60%以上,同时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
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汪三贵表示,要提高脱贫农民自身的持续“造血能力”,一方面是让脱贫农民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和技能,另外一方面是让他们有去参与劳动创造财富的动力,从根本上防止返贫情况的发生。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内容中,提出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同时提出“研究制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指导意见”。据了解,我国农村第一轮土地承包从1983年前后开始到1997年止,承包期为15年;第二轮土地承包从1997年开始,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
汪三贵认为,农民有热情从事农业生产,前提条件就是有不错的收入和稳定的土地承包制度,同时能够逐步减少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距。另外,还需要优化服务,让农民减少从事农业的负担。
“我国这些年在农村做深化服务,比如现在一些农户的种植的面积不是很大,如果他自己播种、护理、收割那就非常麻烦,也赚不到什么钱。但是现在通过深化服务,小麦这种农作物成熟后,很多小规模种植的农户不用自己收割,会有机械化收割机服务上门收割,农户只要交上一点点钱就可以,非常方便,也能够提高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这种方式在美国就是没有的,是中国特色的。”
关键词四:强县富民
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
此外,一号文件还特别强调了县域经济,提出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实施“一县一业”强县富民工程,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向县域梯度转移,支持大中城市在周边县域布局关联产业和配套企业。支持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农高区托管联办县域产业园区。
对于促进农民工增收,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农民工就业,促进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测预警机制。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对于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由常住地供给机制。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胡小武认为,县城是大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纽带”,虽然在城市的文化丰富性、多样性上,县城还没有达到大城市的规模,但是基本的城市要素县城是具备的,这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在附近的县城工作。
“发展县域经济对农村地区来的务工人员有很大的意义,虽然经济收入可能没有去大城市打工那么多,但是离家近、环境熟悉是最大的优势,也可以减少很多社会问题的发生。”胡小武说,深入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其实也是给予农民工稳定的保障。与此同时,各地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时候,也要找到自己的特色,施行适应当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五:天价彩礼专项治理
提高农村精神面貌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此作出重要部署。红星新闻记者看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进一步作出了细化部署,其中提到“规范优化乡村地区行政区划设置,严禁违背农民意愿撤并村庄、搞大社区”,以及“编制村容村貌提升导则,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提升村庄风貌,防止大拆大建、盲目建牌楼亭廊‘堆盆景’”。
胡小武对此表示,对于规范优化乡村地区行政区划设置问题,说到底还是需要因地制宜。“有的地方农民愿意住楼房,希望上楼,那就集中规划,但有的地方老百姓不愿意住楼房,也不适宜搞农村大社区,那就不能盲目一刀切。我国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文化习俗都不一样,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需要科学的论证,同时征得当地村民的意见。”
而让普通市民关注的一点,是一号文件特别强调要“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从长远看,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这种事情,会影响整个这个地方的风气以及精神面貌。甚至从经济上讲,都会影响这个地方的投资环境。”汪三贵对此表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这种事情本身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很多人可能会把用于生产、发展经济的费用拿出来去作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而这种风气一旦在一个地方蔓延,甚至有可能会影响到当地的发展。
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付垚 记者 吴阳 实习生 苗睿
责编 任志江 编辑 郭庄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标题:农业强国、增收致富、治理天价彩礼……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藏着哪些关键词?
地址:http://www.cdaudi4s.com/kongdiao/weixiuzixun/112879.html